上周的朋友聚餐,大家無意間聊起來相親這個話題,
這群男男女女們對相親秉持的觀點極其一致:
……我的媽呀,能不能嫑給我再安排相親了,真心是受夠了好嘛。
我到底是在相親還是面試啊?
微信上我覺得TA還是個挺健談(隨和)的人,見面后,尷尬癌都要犯了好么。
你問我對TA有什么印象——沒興趣、不舒服、略反感。
你問我和TA約會感覺怎么樣——分分鐘想走掉,但又覺得自己是個有風度的紳士(有教養的淑女),直接走掉這種事兒,不符合人設啊。
你問我和TA有沒有共同話題——話題?Excuse me ? 全程尬聊啊。無處安放的雙手啊。
像我這種人間的煙火,TA怎么可以只關注我的“標價”,不關注我的靈魂啊。
真心是不能忍啊。
直擊相親現場,
兩個不怎么熟悉、甚至素未謀面的人,
被聊著“交淺言深”的一些話題,
“你現在做什么工作啊,福利怎么樣”
“你是本地人嗎,爸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有房有車有存款嗎?”
“你一共交往過幾個對象啊”
“哦,那你們都是什么原因分手的啊”
…… …… ……
諸如此類,簡單、粗暴、直接、冒昧甚至冒犯的問題
在相親的名義之下,被隨便、肆無忌憚的提出來
就好像是,你來相親你就有理,你就可以突破交往的界限問我們“相親必問50題”
我們不回答你,好像反而成了我們不懂禮貌,不懂相親的“規則”了似的。
真的很煩的~~~~~好嗎???
所以與其說我們討厭相親,
倒不如說,
我們討厭的是相親時
那份珍貴的 、卻被忽略掉的
人與人相處中最起碼的邊界感與分寸感。
我喜歡的交往方式
空白
人與人之間任何關系的相處,不過是拿捏分寸感的藝術~
相親卻成了一個打破交往規律的怪圈,
道可道,非常道
任何打破自然規律的形式,都會讓人事倍而功半
相親,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感情基礎弱、分手離婚率高就是佐證。
但無奈的是,
相親,
正在很好的適應著時代“快餐文化”的發展,
人們假借著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接觸、熟悉異性的托詞
在這種兩點一線的空間折疊生活里,
在這個已知婚戀自由的時間維度里,
重新被套上了媒妁之言的枷鎖。
在這個“快餐式”的生活中,
愛情成為了無辜被挾持者,
以相親的形式蒙住雙眼,然后告訴你,這是你脫單的捷徑,
而你,試著相信了,
卻又在重重失落中,發覺,似乎哪里不對…
我相的親,到底是不是所謂愛情?
難怪,常常會聽到:
女生們說,我還不了解他啊,他就問我對他有沒有意思,這人,神經病吧……我都沒看到他的誠意,他也沒有很堅定的表白,我是對他有好感,但怎么可能就這樣答應啊。
男生們說,我可以追她,但至少她得給我點回應吧,問的直接了不合適,不問吧又總覺得不靠譜,不想隨便輕易地投入感情了,想把真正的愛留給值得的也喜歡我的那個女生。
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甚至沒有相知的基礎,
就想要直接將關系跨越到戀人的領域,
就想要直接駕馭愛情這種,
集信任、理解、包容、擔當、付出于一體的人類最高配置的情感,
步子邁太大,不怕扯著蛋么?
這種半生不熟的感情,不怕接吻硌著牙嗎?
所以呢,當你沒有感情基礎的“愛情”小船說翻就翻時,
你就累覺不愛,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親愛的,那不是愛情。
充其量是受吸引力影響而產生的激情罷了,
而真正的愛情,本應該是從好感開始,從而產生想要了解對方的好奇心,在互動中一點點滋生了情愫、同時還需要用心和時間、以及共同的經歷慢慢沉淀出來的一種感情和恩情。
在過去的時光中,生活、情感,一切都很慢,
了解一個人是慢的,感情的發展是慢的,
愛的表達是矜持的,
我喜歡你,但是不肯說,
只是默默地關注你,
不言不語的積極參加著那些也有你的活動,
因為在活動中,我可以悄悄地看著你的一舉一動,內心充滿悸動,
我總是關注你多過其他的人,
我猜你也會隱約感覺的到,我對你的那一絲絲專屬溫柔,
而你,也好像有點喜歡我似的,會對我比別人有些許不同,
偶爾對我關心、溫柔的一笑,就好像擊中了我的心,
讓我心中泛起更多莫名甜蜜,
更想要再默默地為你多做些什么,
而我們之間的感覺感情,
也好像是在這種互相善待的一點一滴中,升華了。
就是這些一點一滴
讓人群中或許并不太起眼兒的那個你
在我心中發出了光芒
多謝這些一點一滴
構成了專屬于你我之間的記憶
有些“暗號”只有我們知道
憑借這些一點一滴
讓我發現了你身上如此多的優點
讓我成為了更懂你的人
因為這些一點一滴
使你慢慢的浸入了我的生活、印跡在我的心里
成了唯一
而你對我的心意,在這一點一滴的細節中,我也悄悄明白~
如是,若想擁有一份成熟穩定的感情,
還是需要彼此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過程和機緣
【星緣club】最懂你的單身活動平臺,
讓我們在活動中,感受愛情潤物細無聲的生長,
感受兩顆心在同一個頻率向著對方走去,
兩人的心態以及這段感情才不會失衡,
才能夠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end-
文/煦白
迎刃公眾號簽約作者,90后,終身學習實踐者,愛好文字的金融系斜杠摩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