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忙來正是修煉時——關于期末工作的五條建議》。期末是教師最忙的時候,忙中易出錯,魏老師給了五條經驗,讓你忙而不亂。
1.保持專注,讓心情平靜下來
只有老師安靜下來,學生才不會浮躁。老師無需提醒學生“不要浮躁”,而要用自己始終如一的行為去表達。
2.狠抓常規,讓學生適度緊張起來
期末了,教師要少嘮叨,不要變成“道理黨”。道理多了,學生就沒臉沒皮了。有臉有皮的則容易焦慮。能不說的話就不要說,要把它們變成實實在在的任務,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3.列出清單,確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表
人在面對不確定性的時候最容易焦慮,一旦把所有的任務都寫在紙上,焦慮就會明顯的減輕。列出了清單,就開始做一樣劃一樣。
4.抓住焦點,確保重點事情不被湮沒
對所有的工作平均用力,是最糟糕的。
5.多激勵,少批評,給學生打氣也給自己打氣
魏老師說,五條所謂的“經驗”,實際上都是老生常談。我們不缺少紙上的經驗,缺少的,是改變現實的勇氣和行動。
在這五條經驗中,第2條,第5條是與學生有關的。除開這兩條,其余三條也適用于平時的工作。遇到事情,尤其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遇到一大堆事情,首要的就是要讓心情先平靜下來,然后根據“時間管理四象限處理原則”把事情歸類,列出清單,馬上做重要又緊急的事情。
7月26日,我還在蘇州。那幾天的學習強度本來就大。每天的午飯,我就用零食充饑。我和室友寧愿抓緊時間午休一會兒,也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吃飯上。那天晚上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的旺蒼共讀線上籌備會后,我把馬上要做的事情列出來,發給我們的學習班長殷老師時,時間已顯示為23:35。27日凌晨5:38,收到殷老師的回復。我們五個班,二班班長王宗祥老師說我們三班建群最快。其實,時間都是我和殷老師擠出來的。
27日一整天,我都沒管建群的事。晚上一看信息,27日上午17名縣外老師全部入群,而且9號共讀這一天,我們班負責宣傳報道的事已被殷老師安排妥當。等新推中心把旺蒼學員的班級分好后,下午所有旺蒼學員全部入群。晚上10:25,我在群里發了第一則信息。信息包括大家需要做的五件事情,其中就包括宣傳報道的事,一切按殷老師的安排執行。同時,9人宣傳報道組也組建好了。
按理說,我11:00入睡應該沒問題。可哪知,就是由于我是個“聽見風就下雨”的人,不但睡覺時間拖到了28日凌晨2:00還輾轉反側,而且還因此錯過了想“連續打卡40天”的機會———閱讀《高手教師》沒能在零點之前完成,延遲了12分鐘。是什么風讓雨下起來了呢?看看剛組建的“慎思班”,再想想白天學的“管理班級團體的心理智慧”中的“團體動力”,我決定馬上從自己身上和慎思班開始學以致用。什么是團體動力?人類的行為經常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產生的運作與結果。團體動力還是一種團體類互動的歷程。每一個團體都有內在靜態面和外在動態面。內在靜態與外在動態的交互作用,決定了團體的行動方向與發展結果……
28日早上6:00,借助上課前的兩小時,我用信息先聯系了兩個副班長和盧雪松老師,告訴他們班級預熱分享的事,主要是我們四人要帶頭分享。我們都沒經驗,反正摸著石頭過河。一句話,用照片和語音介紹自己就行。更搞笑的是,我既當第一天的主持人,又當分享者。真感謝他們的沒推辭,只要頭開好了,后面一切就順了。說實話,頂層設計好后,層層分工到位,我們班的分享我就沒再操過心。
從7月28日到8月5日,一共9天。宣傳報道組的9個人,每人負責一天,按名單順序每天四位老師(兩個縣外,兩個縣內)進行預熱活動分享。時間、人數剛好合適。本來只是臨時的一個想法,哪知我們“五子登科”互竄群的班長,大家約定要“美美與共”。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破冰活動”次第開始。
正因為轟轟烈烈,火勢猛增,會務組發出公告每班交五百字的“啃讀者奔赴旺蒼之前的破冰之旅”小文章。不好,這一下,我成“罪魁禍首”了———他們說點子都是我出的,他們只是跟風,盜版沒有發言權。幸好,每個班總有“英雄救美”的———驅驅500字對網師人來說那都不是事。真的感謝五子登科群里大家高興時的一起高興,沮喪時的相互安慰。
互竄群,讓我有機會了解更多的書友。不管書友是否愿意分享,我都感覺到他們一個個都像是盛裝出席:錄視頻的老師還配上悅耳的音樂,精美的、有意義的圖片;有的老師獻上一首清唱的《教育是一首詩》;有介紹自己家鄉的,也有介紹自己學校的………猛然間,我想到一個詞語:磁場效應。就像南極和北極,看似距離遙遠,其實彼此呼應,形成磁力,影響著磁場中的一切。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旺蒼有大部分老師不是新網師學員,而是帶著任務參加共讀的。網師學員和非網師學員,兩者之間一旦合作,一旦圍繞教育問題進行精神交流就形成了教育磁場。這樣,會讓所有參與者產生精神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