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般強調(diào)的是人的精神與意志,是關(guān)注人的想法和意識的,而武志紅的《身體知道答案》則將目光投向了我們的身體。武志紅認為,回歸到身體,生命才會變得自由,因為身體是靈魂的居所,是心靈的鏡子。
在我們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是,把自己的靈魂從身體中趕出去,把別人的靈魂裝進來,身體與靈魂的分離自然會造成痛苦。要想找回自己的靈魂,就不能逃避,要去感受身體,讓身體與自己的大腦鏈接,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使生命變得豐盛。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到冷,并不是真的冷,而是因為心冷;感到熱,也未必是天氣熱,可能是由于心焦氣躁;脊椎變彎,未必是因為坐姿不正確,而是因為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身體的這些感覺并非只是提示我們?nèi)プ⒅亟】担莻鬟_了我們在意識上不愿意承認的感受。
或者可以說,身體是潛意識的表達。比如,一個家庭中的哥哥一直照顧弟弟和妹妹的生活,表面上他是非常愿意付出的,但是潛意識中他感覺到很疲憊,對這些付出有些排斥。由于他意識里認為自己是兄長,有責任去照顧家人,自己不能垮掉,因此他不能承認自己不愿意,那么身體就會通過各種疼痛的方式來表示他已經(jīng)快受不了了。如果他不關(guān)注自己的身體,意識上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矛盾,那么身體就會一直替他的潛意識來反抗,直到真的發(fā)展成為疾病。
“嘴上說不要可是身卻很誠實”似乎是有道理的。當身體去排斥某種行為的時候,那么這種行為一定是自己內(nèi)心深處真正排斥的東西。
那么如何與自己的身體進行鏈接、敏銳捕捉到身體的感受呢?武志紅說,這并不難,我們只需給以足夠的注意,這種鏈接自然就會逐步發(fā)展起來。
每天早上起床前的15分鐘,細細覺察自己的身體,從頭到腳,再從腳到頭,體會不到的地方就去想象,持之以恒,就可以提升身體的覺察能力。
武志紅在給別人做心理咨詢時,已經(jīng)可以做到與來訪者產(chǎn)生身體的共鳴,這比單純的共情要更直接和深入。比如,在一次咨詢中,武志紅感覺到脖子和肩部繃得很緊,于是他說:“我的脖子和肩部很緊,你的脖子和肩部有什么感覺?”來訪者表示她的脖子和肩部也感覺很緊。
當武志紅能確定來訪者的感覺時,就讓來訪者一邊體會身體某部位的不舒服一邊去抱怨,結(jié)果來訪者的抱怨就發(fā)不出了。
身體反抗的聲音已經(jīng)被聽到,它便不會再用力呼喊了。
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自在的場景時,就去感受身體中哪個部位有反應,然后帶著對這種反應的覺知去和場景中的人相處,就會變得從容。
不需要抵抗,也不需要拒絕,只要默默覺知就可以。對身體覺知越多,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就會越強大。當你一直專注于自己身體的時候,疾病就不會趁虛而入,隨之而來的是精神免疫系統(tǒng)的提升,當產(chǎn)生了害怕、憤怒等情緒時,不需要害怕,它們只會穿越我們而消失。
當再遇到需要決定的事情時,不要去想“應該”,不要帶著人格面具,不要以他人的期待為前提,去感覺自己的身體,哪一個方向會讓自己的身體感覺舒服哪一個就是正確的,畢竟,身體可以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