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本書也是在亞馬遜活動的時候湊數買的。現在看看也是一本快餐式的愛情說教文集。用不同的故事來講述一些道理,有些道理我很認同,有些也持有懷疑的態度。
? ? ? 愛情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幸福大都一樣,而不幸的愛情卻各不相同。從愛情可以延伸到親情,友情。在講述親情方面的事,作者的一些觀點我覺得可以給大家分享。很多中國式父母,說著愛小孩,其實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子女的精神生活質量怎么樣,他們要求的事子女的物質生活和量化目標是什么,比如考重點,考公務員;比如一定要跟本地人結婚,結婚后要馬上要小孩抱孫子。他們想要的就是在和同齡人嘮嗑的時候小孩可以給自己長臉。反正別人有的你沒有的,就是不孝。但是也不能怪他們,人都是環境的產物,父母們也是受周圍人的影響。但是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互相可以溝通,一家人還是可以懂得。主要還是父母們見識比較少,眼光淺,主見又比較大。多元化的包容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無法理解。雖然你可以樂在其中,但是父母們就會覺得你不穩定,給他們丟臉了。伊曼努爾的《實踐理性批判》說因為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老一輩的人催婚就算了,年輕的朋友們就給對彼此寬容一些,不能因為你結婚了就大肆宣揚結婚萬歲,然后天天秀恩愛曬幸福的。
? ? ? 還有一個觀點我認為也挺有道理的。就是裸婚并不可取,因為的確有一部分男人把婚姻當成了長期開房的合同。大多數同居的男性對婚姻的興趣并不大,反而覺得是一種莫大的壓力。所以不要輕易就同居,除非你們已經打算好要結婚了。在女性的眼中,婚姻代表著一種安全感和生活。所以有一些女孩會選擇年齡有些大自己又不愛但是可以給自己提供好生活的男人,這其實并不是拜金,嚴格意義上來說。當結婚的前提是一套房,其實這并不過分。至少丈母娘希望自己的女兒有一個安身之所,不至于寄人籬下。裸婚到最后我覺得只能證明物質的基礎重要性和現實性。愛情沒有面包的情況是走不遠的。所以裸婚要慎重,如果你只是為了證明你們之間的愛情,那何必省了一個儀式呢?又何必在乎那張證明呢?
? ? ? 其他的一些觀點,我大都都理解,在這個快餐式的文化社會中,道理就像吃方便面一樣簡單。愛情,無非就是相遇了,相愛了,又分手了。然后傷心難過,就開始不相信愛情了。所謂失戀是你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沒有人接盤。如果你前腳被郭德綱踹了,后腳楊洋就深情地向你表白,你會傷心難過嗎?失戀了,就難過一陣就好了。誰不是從泥潭里爬出來的,爬出來之后,依然要相信你會遇到那個和你心意想通的人。真愛也許就在身邊呢?失戀了,不要和前任糾纏,勇敢地大步往前走,走向自己的康莊大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