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
文/霍輝
我第二次去臺灣的時候,剛從臺北機場上高速,同事問我:你第一次來臺灣,對臺灣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次來是走馬觀花,對臺灣印象深刻的是,馬路上的小摩托,一群接一群;是電視上藍營綠營黨派之間的口水戰(zhàn);是臺灣人軟軟的聲音;是臺北故宮里的稀世珍寶;是……
第二次來臺灣,我對臺灣又有了新的認識。
臺灣的民主、去蔣化,去中國化
飛機降落在臺北桃園國際機場,我還鬧了一個笑話,我上次來臺灣到的是臺北中正機場,不是這個機場;后來才知道,其實這就是一個機場,只不過去年年底,去蔣化,把中正機場更名成桃園機場。
聽說中正紀念堂的外墻也要拆,還有很多地方蔣介石的雕像被拆,被毀,好象蔣家后代還有個什么立委,還在號召集會呼吁、制止拆除中正紀念堂外墻;很多當年蔣宋行館,如士林官邸、陽明書屋等也陸續(xù)為游客開放。而蔣介石的草山行館也被人為縱火燒毀。
在大陸,我曾去過廬山的美廬,在臺北去過陽明書屋,都是蔣宋行館;風格有些相似,但感覺還是美廬簡陋些,畢竟是戰(zhàn)亂時期,蔣介石下野時期。
臺灣的民主也很可笑,政黨之間打打鬧鬧,總統(tǒng)府前面經常有示威,我們的車從附近過,還看見一個老爺爺手里拿個青天白日旗在車站等車,大概是游行歸來。
后來看了一些資料,原來臺灣的這些政黨領袖其實都不簡單,陳水扁居然是臺灣大學畢業(yè)的,馬英九也是臺大畢業(yè)的,后來讀的哈佛博士。
臺灣有日本的影子
去年去過一次日本,這次來臺灣,發(fā)現(xiàn)臺灣有些漢字就是日本字造的;早上在賓館居然有甑湯—完完全全的日本湯;還有捷運,我覺得這個名字起的很貼切,幾乎是日本的翻版(有月票,有悠游卡,有精算機),晚上我們坐捷運到忠孝東路轉轉,和我們的地鐵類似,但我們的地鐵是一直在地下跑的,而捷運是車站的地下,過了車站就跑到地上的。
日本也曾占據臺灣,臺灣人稱為日據時代,所以,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日本的影子。就連留學度假,很多臺灣人也喜歡去日本,所以很多人日語很好。
臺灣人的素質
臺灣人的素質普遍都很高,我們接觸的臺灣人都很厲害,有的是留日,留美的,日語,英語都非常棒,很多都是碩士,博士的,大概他們那里非常重視教育吧。
他們待人接物都很客氣,很有禮貌,大概是從小就養(yǎng)成的禮儀吧;相比之下,大陸人還是差一些,公眾場合大聲喧嘩,隨地吐痰,公交車搶座位,不讓座,隨手仍垃圾……區(qū)分最明顯的是,在電梯上,靠右站立的一定是臺灣人或香港人,而占住左邊快行通道的一定是大陸人。
臺灣的文化
臺灣最有名的書店連鎖有三家:誠品,金石堂和XXX(忘了)。誠品最有名的在敦南店,號稱知識無時限,24小時不烊。聽說你可以喝上咖啡,聽著音樂,優(yōu)哉游哉地看書。
我們去的是賓館附近的誠品,也不錯,大晚上還很多人,晚上10點關門。居然有四層,直接印入眼簾的是一些暢銷書,還有一些英文書,我曾經在網上查過誠品暢銷榜,買了一本排名第一的天堂里遇到的五個人的姊妹篇。79折,也不便宜,后來才發(fā)現(xiàn)地下一層的書最好,臺灣風土人情,歷史,多元化視角看臺灣,看世界的書。
金石堂書店也是在賓館附近,大概因為我們住臺灣大學附近,文化氣息比較濃,附近書店比較多,我們去的那家金石堂挺大的,看中一本朱德庸的漫畫書,這可是原滋原味的臺灣漫畫書啊,可以買回去留做紀念,可折合人民幣近80元,后來想想還是算了吧,too expensive。
本來還想買本親子教育的書,看看臺灣人的育兒觀,后來翻翻,豎排的繁體字看起來真累,估計買回去也懶得看,還是作罷。這些書店開的都很晚,看來臺灣人還是很喜歡讀書的。
原創(chuàng)作品,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簡書ID:輝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