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是個無底的大坑,一入雪坑深似海。
據說有三項運動很容易上癮,因而被稱為“白粉運動”,滑雪、高爾夫、潛水,其中滑雪排名第一,可見其魅力。
我滑雙板,從零基礎到現在carving進階,雖說仍是一個初入門選手,但也有些新手體會,值得一寫。
教練請請請
滑雪的第一個誤區就是靠自己摸索。和其他常規運動不同,滑雪被歸為極限運動,真的滑起來,速度很快,也非常容易受傷。從一開始就掌握正確的姿勢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不愿意花錢請教練,是對自己的安全不負責。【注:此條不適用于天才選手。】
大多數滑雪盛行的國家都有滑雪教練組織,有專業的培訓和考試,對教練進行認證。有證是做教練的必要條件,但有教練證并不代表就一定是個很好的教練。好的教練不僅要滑得好,還得要教得好,能很快找到學生的問題并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進步。
滑雪第一關卡不是技巧,而是心態。很多人之所以認為滑雪難,因為不會控制雪板的時候,恐懼占了上風,板子稍微一動,就著急把板子停下。滑雪和騎車一樣,所有的技巧都是行進中練習的,板子不滑動,怎么練呢?雙板入門比單板好很多,至少兩腳分開,成八字,是一個很穩定的三角形結構,沒那么容易摔跤。
克服對雪板移動和對速度的恐懼,離不開一個好教練。我的運氣很好,碰到了一個不僅滑得厲害還很會教的教練。好教練不一定級別高,總有那么些高手不屑于考證。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倒滑帶我下坡,一句“你放心,你推不倒我”,讓我放了膽兒地往前沖。只一趟,我就不再恐懼下坡時的速度。一旦心態放開了,敢滑了,進步自然就快了。好的教練還能指點一條明路,少走彎路,從正確的姿勢開始練習。這樣才能進步快快快。
一個好教練,是開啟愉快滑雪旅程的第一步。
裝備買買買
裝備很燒錢,但滑雪本身就是一項燒錢的運動,但是有限的錢應該花在關鍵的地方。【注,此條不適用于土豪。】
先看高手怎么裝備的。我最佩服的就是跳park的選手們,起跳翻身落地,隨意轉彎,就好像板子是腳丫子一樣自如。這樣的高手們,衣服頭盔什么的,都很隨意,天氣不太冷的時候一件套頭衫就上雪場了。可要仔細看他們的滑雪板,一塊塊都是讓人眼饞的好板子。所以好板子是第一位的。
對于新手而言,板子并非越高級越好。初級板在造型和性能的設計上容錯率較高,普遍偏軟,輕巧,轉彎半徑小,容易駕馭。初學者不適應高速,對雪況的預判不準,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板子要輕、軟、短,這樣轉彎和急剎都容易一些。
高級版就會特別注重速度,抓雪力,入彎順滑,穩定性,壓板反彈力,硬度,形狀,結構,材料,等等細節,每一個細節都影響著板子的性能和特色。比如板子的硬度,并非越硬越好,滑雪者要有足夠的體重和腿部肌肉力量才能壓住硬板子。有金屬夾層的板子偏硬,壓板后的反彈力也會更明顯,喜歡跳轉的雪友就會喜歡。
雪板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選擇適合自己的板子很重要,也很難。板子要適合自己的身高體重以及滑雪水平,高級雪友滑初級板會有一種高炮彈射蚊子的無奈,沒法做高階動作;初學者駕馭不了高級版,會有一種滑雪很難的絕望。
不同風格的滑雪方式也會對板子的性能要求不同。有的人享受速度,大回轉速度快,板子造型也和小回轉的板子不同。有的人喜歡多轉彎,變著花樣的轉,就不喜歡用轉彎半徑大的板子。跳park的板子和alpine的板子又不同。滑硬雪的板子和滑粉雪的板子也有不小的差別。我個人喜歡一定速度下的精確控制,每一個轉彎力求圓潤連貫,動作漂亮。所以我不需要那種速度很快的板子,但板子的可控性、轉彎半徑、穩定性和反彈力很重要。
對于進步神速的小伙伴,選板子的時候要預見到自己的進步,稍微買高階一點的。每個雪季都換板子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不能每個雪季換板子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錢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沒錢!
雪板的選擇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我也只略知皮毛。多逛商店,多和雪友交流,上網看各種雪板測評,有demo的時候使勁試,這是正道。沒有捷徑。
雙板的滑雪鞋(ski boots)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才能很好的在腳丫和雪板之間雙向傳遞力量。我的第一雙鞋子只圖便宜,買得太松,到了中級坡上就發現很難控制雪板,這其實很危險。滑雪鞋比正常的鞋子小一圈,要把腳丫緊致地包住,壓力均勻,不痛但是也不舒適。注意要用正確的滑雪姿勢選鞋子而不是平時的站姿,差別很大哦!鞋子不要圖省錢,穿在腳上滑一天雪,滑得爽不爽,腳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
雪杖(ski pole)是雙板獨有的。我的教練告訴我,初學最好不要用雪杖,會有依賴。也有人說,初學時就拿著雪杖,可以幫助調整重心。我學習的時候是沒有用雪杖的,手里拿著棍子,下意識會用棍子去撐。其實滑雪的核心是板子,大部分技能都是如何控制雪板,雪杖是高階時候輔助工具。初學時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手,就盡量不要用雪杖。平地以及上坡走路,有雪杖會輕松一些,但其實只用雪板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雪板就是自己的加長版大腳丫,滑雪的最高境界不就是雪板和腳丫融為一體么?
雪仗也可以很燒錢。我一開始趁打折的時候很騷包地買了一副Leki的超輕雪仗,結果呢,沒多久又買了一副便宜的,原因是:怕被偷!所以,除非是去大山里一天只能滑兩三趟的地方,否則隨便買一對便宜的雪仗平時用用就好了。咱不是高級發燒友,不必要也沒錢追求那個極致裝備。
選雪仗的長度在網上有很多說明了,還有很多參考的長度表格。我想說的是,其實雪況對雪仗也有影響。我根據網上的教程,買的第一對雪仗120cm,結果,總覺得轉彎的時候被雪仗戳著難受。后來第二對雪仗買了115cm的,舒服!我住的地方沒什么粉雪,雪場都是硬邦邦的冰層加一層薄薄的雪,雪仗戳下去就跟戳水泥地沒多少差別,不會像滑粉雪那樣一戳半根雪仗埋進去了。所以硬雪地里滑雪,雪仗要稍微偏短一點點。這個小經驗是個人的體會,不知道別人有沒有相似的經歷。
其他的么,滑雪鏡,頭盔,手套,面罩,都是買普通的就夠用了。衣服要保暖防水透氣的專用滑雪服,很多細節的設計都是考慮了滑雪的需要。高腰背帶褲很實用,摔跤的時候褲腰里不會進雪。當然,衣服褲子還要耐磨,尤其對于新手,摔跤多,在雪地上滑行的機會少不了的。
板子,板子,板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副不適合的板子滑著真難受!
技能練練練
對于任何事情,想要進步,一條正途就是瘋狂練習。無他,唯腳熟。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走在邁向目標的康莊大道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或許每個人有那么一瞬間幻想過自己有一天成為level 4 instructor,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真的以此為目標。一年只滑幾次,那開心就好,只要別受傷,怎么開心怎么來。想要技能持續進階,咱就可以說道說道了。
基本功很重要。一是安全,正確的動作不容易受傷;二是美觀,滑雪也是一項有觀賞性的運動,拍照錄視頻也得姿勢好看呀;三是進階,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后期嗖嗖嗖快速進步。
進階的途徑不只一條,不同的進階途徑就意味著不同的練習重點。我個人其實也沒滑多久,技巧上沒有太多可以記錄的,唯有一點體會,就是不同目標決定了滑雪時的不同風格。我不輕易去高級坡(Black/Dianmond)上溜達,不是下不去,而是不符合我的風格。我喜歡carving,喜歡精確控制,喜歡轉彎時候的圓潤,transition的順滑。在高級坡上carving提速賊快了,隨時都要做speed check,沒法好好享受完整而連貫的carving。我最近正在練turn initiate,提早立刃,努力擺脫轉彎時的sliding,練這些技能時,要在平緩一點的坡上一遍遍刷,刷到動作自如了,再去陡坡上檢驗效果。等到什么時候能從Black/Diamond上一路carving下山,那就算是練成了。
有的小伙伴享受速度,那么只要能及時轉彎避免撞人撞樹,需要的時候能減速甚至急停,那么陡坡上沖一把過過癮也沒啥呀。有沒有sliding也只是滑雪風格而已,沒有優劣高下之說。滑雪的古典滑法就是有sliding的,動作連慣的時候也很漂亮。
下一步,應該就是練小回轉了吧。看看今年有沒有希望晉級小回轉。那我真得換板子了。皮夾子啊皮夾子,你要快點長肥了讓我宰!
后記
有些事情嘗試了多次仍覺興致不大,有些事情碰一次就如癡如醉。
所以,喜歡滑雪,或者不喜歡滑雪,都是一件正常事。喜歡就多滑,不喜歡就不滑,不必強求,順其自然就好。
這一段是寫給吐槽我滑雪太瘋的小伙伴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