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項羽
1鴻門宴上,占據絕對優勢的項羽完全可以付之一笑,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可項羽居然認真地解釋起來,一認真他就輸了。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也會將人帶溝里。人生里的重要時刻,常常是一生的縮影,項羽在許多重大關口上的失誤,正與他陷入細節,而缺乏大局觀有關。
2項羽攻打襄城,打得挺艱難,最后攻下了。卻將襄城軍民曾經本能的堅守,視為對自己的敵意,報復性地將全城老小活埋了。
熱情與殘酷,在項羽身上互為表里,他有期待,就有失落,會隨著對方的反應,隨時轉化。
當他感覺到對方的友善,就會殷勤備至、體貼有加;當他感覺到被冒犯時,則是很激烈的報復——在現實中你也常常能看到類似情形,那些動不動暴跳如雷的,骨子里常常是討好型人格。當他釋放的善意沒有得到他覺得應該得到的回應,會突然從海水變成火焰,要將一切燒成灰燼而后快。
這類人沒有洞察外物的能力,外物之于他們,只是一面又一面鏡子。當鏡子對他們說:“你是最英雄最偉大的”,他們會不自覺地整理衣冠,讓自己看上去更美;假如鏡子里呈現的他們不盡如人意,他們就會覺得這面鏡子太不友善,深惡痛絕之。
熱衷于顧影自憐的項羽珍惜眼前人,下屬生個病,他親自來到病床前,噓寒問暖、送食送藥——在這面鏡子里看到自己的仁慈與善良,眼淚不只安慰了下屬的病痛,還沖刷了自己的內心,低成本地完成了一場道德消費。
但他不愿意封賞有功者,這種付出,太公事公辦,下屬不會特別感謝,成本又那么高,項羽難免遲疑又遲疑。
他因此也不愿意待在關中,即使在此處有利于稱霸天下也罷——家鄉人民才是更好的鏡子,能多角度地照出他的偉岸。這種對于鏡子的熱愛,遠超過他對天下的向往。
3強大的人,永遠不會被外物所傷
項羽的心是一座城池,這城池幾乎毫無防守,任人長驅直入。劉邦的內心也是一座城池,看似內無武器,可以隨意進入,其實外松內緊,壁壘森嚴。
“賀錢萬”有人說他這是臉皮厚,我更愿意理解為他對這種規矩的一種調戲,不自卑,不瑟縮,不接受,但也不對抗,用他的方式與之周旋,內心沒有足夠的定力,還真的不能如他這般喜感。
吹胡子瞪眼都是表象,他的內心始終固若金湯。比如他的老鄉雍齒,仗著出身好,看不起他,劉邦恨得牙根子直癢癢。但是,當張良建議劉邦封賞自己最討厭的人以穩定軍心時,劉邦二話沒說就先給雍齒封侯。強大如他,不會真的被這些細枝末節傷到,雍齒看得起看不起,又能怎樣?
4勿讓情緒被人左右
你的情緒容易被別人所左右,會隨著別人的眉高眼低而改變,你的免疫系統是有缺陷的,即使暫時安好,人生里總有順逆,你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我們的一生里,有多少時間耗費在這種爭辯、解釋、申訴中?把一件事掰開了、揉碎了說還不夠,夜不成寐,心中霧數如匪浣衣。
說到底,還是內心的城堡不夠堅實,我們無遮擋地站在天地間,別人罵我們,就會罵到我們身上來;別人給予我們暗示,我們就接收,我們總是通過別人的目光看自己是什么樣子,有時會覺得委屈,想要論證“我不是這樣”。
但這種論證,本身就是一種不自信,爭執也好,內耗也罷,當你不能從亂麻般的細節里跳出來,居高臨下地掌控自己的人生,縱然外表強悍,內心依舊弱小。
5 如何才能不被對手套路?
改變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把那個哲學問題給世俗化:“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
我很知道我是誰,所以我不在乎你認為我是誰,別想跟我飆戲,我不會扮演你希望的那個人。
我知道我從哪里來,我的出發點是什么,蒙我沒那么容易。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明白要到哪里去,我會一直朝那個方向去,任誰,也沒辦法把我帶偏了。
把這三個問題想清楚了,你的城池大抵可以穩固了。進可以無所畏懼,退可以坐看云起。建立一個獨立而無待的個體,自己內心沒有掛礙,在他人眼里也會很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