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不但要夢見獅子更要成為雄獅

他一個老人,劃著小船獨自在墨西哥灣中捕魚;八十四天了還沒捕到過一條魚。最初的四十天里,小男孩一直跟著他,而四十天后,男孩的父母告訴孩子說:著老頭的運氣肯定跌入了谷底,簡直倒霉透頂了。于是男孩在父母的命令下,轉到另外一條船上去捕魚,結果不出一星期,就捕到三條大魚。然而男孩看著老人日復一日駕著那空空的小船回來,總是為他感到難過。因此總會在老人回來時,上去去幫忙提繩索,魚鉤,魚叉以及從船桅上卸下的船帆等。老人的船帆上滿是用面粉袋做成的補丁,好似一面象征無限戰敗的旗幟。

老人消瘦,憔悴,頸后有很深的皺紋。而從熱帶海洋海面上反射出來的強烈陽光,在老人的雙頰上,留下了一塊塊良性皮膚癌棕色斑點。老人除了兩頰布滿斑點,雙手則刻著深深的勒痕,那是操作粗魚繩的結果。這些疤痕沒有一處是新傷口,它們就如同一個了無生機的沙漠所經歷過的侵蝕那樣久遠。老人是這么蒼老,但唯有雙眼依舊有著像海水一樣的顏色,既充滿了歡愉,也好像從來沒被打敗過似的。

屏幕快照 2017-11-02 上午11.11.28.png

這兩段是《老人與海》開篇就給老人一個極富韻味的肖像刻畫。這個畫面讓我感覺如此深沉,以致于讓我覺得海明威就像米開朗基羅,而我的心就像一塊大理石,他拿著刻刀在我心上雕琢,捶打,最終把我的心雕刻成老頭的形象,于是我原本粗糙卻脆弱的內心,經過錘煉后,居然有了剛勁有力而又柔美順滑的線條,透露出‘大衛’般的健美。

由此我多了一個亦幻亦真,難以清醒的夢。我夢見我就是那老頭,平靜的坐在一艘破舊的漁船上,船上堆積著一副空洞洞的漁網,水滴漸漸的從網口滴落,風吹過時,漁網散發出一股熟悉的海腥味,這意味著又一次捕魚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我消瘦,憔悴,頸后有很深的皺紋。我的雙手刻著深深的勒痕,這些勒痕見證了我無數次的努力和嘗試。

挫敗就如同永無止境的潮水,不時的沖刷我的身軀,在不斷的沖刷下,我變得異常蒼老。那一面用面粉袋補了又補,千瘡百孔的船帆掛在頭頂,它就像一面象征著無限失敗的旗幟,迎風飄蕩并拍打著我的臉龐,似乎在不停的提示我:你是個Loser!

浸潤在海面反射過來的強烈陽光中,我顯得窘迫潦倒,它無情的揭露出我一無所有的殘酷現實,但它同時又映襯出我那炯炯有神,有著海水一樣的顏色,既充滿歡愉,又好似從沒被打敗過的雙眼。

屏幕快照 2017-11-03 上午10.00.06.png

這個倔強不服輸的老頭,用他‘好似從未失敗過的雙眼’告訴我,即使生活用殘酷的現實在前84天把你操翻在地,但別忘了甩甩身上的塵土站起來,因為你還有第85天。我上了十幾年學,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但對人生成長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失敗學’,學校卻從來不教。每個人,其人生必然要經歷或多或少的失敗和挫折,然而如何應對失敗,如何從挫折的火力封鎖線中絕處逢生,是一門極為深厚的學問,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未必能從這么學識中畢業。

成功者是舒服的,因此誰都想成功。比如馬云,有著卓越的見解,并因此創辦了阿里巴巴這種世界級大企業,他所獲得的經歷,眼界,胸懷,使得他在數量高達七十億的茫茫大眾中脫穎而出,像他這種為社會創造了巨額財富的企業家,全世界絕無僅有,因此他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各種財富,權力,贊頌。無論他走到哪,在別人眼里,他腦門上似乎都頂著一個佛陀才有的光環。就算馬云一半的見解是胡言亂語,就算馬云在心智上也被山野道士耍的鬼迷三竅,但他成功的光環總能掩蓋自身的陰影,作為耀眼的成功者,缺點也變得如此可愛。

但作為失敗者,那就是雙重不舒服了。你或許有卓越的見識,但沒有財富或權力地位的加持,你一宣揚自己的見解,別人就會覺得你胡言亂語,心中充滿了嫌棄。正因為失敗如此可怕,太多人心急火燎,乃至窮兇極惡的不顧一切想要擺脫'Loser' 或 ‘屌絲’的標簽。迷茫在挫敗的旋渦中,是人生最大的危機,太多的人過于驚慌失措,在旋渦里使勁吃奶的力氣全力掙扎,結果體力耗盡后,沉入水底,最終落得個愈發糟糕的境地。

很多人應對失敗依靠的還是最本能的方式,也就是鳥腦。就像一只翅膀受到重創的小鳥,從天空墜落到地面,然后癱軟在地面上。對任何走近它的生物,它都會本能的,驚恐的,瘋狂而又歇斯底里的用受傷的翅膀使勁拍打,妄圖嚇跑對方,即使對方是過來幫助它的人。

受傷小鳥.jpeg

人爬上食物鏈頂端,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腦學會了理性思考。人腦知道有邏輯,有概率,能夠過濾掉鳥腦所帶來的恐慌,面對失敗不逃跑,把信息交給理性思維,這是人類特有的,也是人類進化如此迅速的原因。所以失敗是米飯,是人成長的必備養料,無論你如何挑食,但結果都是不吃也得吃。

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并沒有學好失敗學。只要失敗一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就覺得羞愧,受辱,無臉見人,只要我能逃,我就可以不顧一切,蒙上臉撒開腳丫子在逃亡之路上狂奔。

失敗是人的正常,對失敗無法忍受,就是對人生無法忍受。不懂得把失敗的苦澀滋味含在嘴里,那么生活就會陷入活死人狀態:我不再愛了,我不再干了,我徹底退讓,這樣總不會再失敗了吧?這時會從天頂上傳來一聲具有嘲諷意味的回音:”想得美!“

對失敗要有耐力,這是最好的失敗觀。想象一個資深的職業流氓,伸出咸豬手吃美女豆腐不成,反被對方一巴掌扇在臉上,此時他絕不會感到難為情,反而是心里樂滋滋的撫摸著痛的發燙臉龐,用猥瑣而又藐視的眼神自信的望著對方,好像自己贏了似的,因為他用自己厚的像豬皮一樣的臉龐,成功玷污了美女細皮嫩肉的手掌心兒。

當我深讀《老人與海》后,我才慢慢體會到面對失敗的要義。當一群貪婪的鯊魚圍攻老頭,并撕裂老頭捕獲的巨大馬林魚,看到自己的努力即將煙消云散時,老頭是這么想的:

他想美好的事物總是那么短暫。現在,真希望一切都是夢,希望我沒有釣到這條魚,希望我獨自一個人躺在鋪著報紙的床上。[但人并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說。[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永遠不會被打敗.]。他想,現在惡劣的時刻即將來臨,而我卻連魚叉都沒有。那惡魔如此殘酷,神勇,又聰明。但是,我比它更聰明,也許我沒有,他想。也許,只不過我的武裝比它要好。

我想象,老頭年輕時可能是個強大的拳擊手,一直打到人生的盡頭。人終其一生也是在擂臺上不斷的揮舞自己的拳頭,有時打到人,但時常被人打。即使再強大的拳手,例如阿里,也有被擊倒的時刻,而弱如你我,稍不留神,被生活的右勾拳擊中,一時蒙倒在地,實在不足為奇。然而拳擊的規則是,即使倒地,只要在裁判的讀秒結束前爬起來,你就還有搏斗的機會,你放棄了,躺下不起來,你就徹底輸了,但你以為這就完了?不會的,生活會對躺在地上的你用腳很踹,直到你忍無可忍,重新站起來再打,要不被踹到一命嗚呼。

人生拼的不是誰沒有倒地,或是你擊倒的人多,人生拼的是誰倒地后能更快的站起來。一切領域的成功者:作家,演員,球星,程序員,收獲美好感情的人,得到孩子尊重的父母,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善于面對失敗,并通過吸取其中的教訓,進而增強自己的力量與心智。人生打擂臺有個特點,只要你倒下后能繼續站起來,扛的足夠久,你的對手自動會倒下,因為你的強大韌性瓦解了對方的戰斗力。所有的成功者共同的特點是不會把失敗當恥辱,倒下后總是盡快站起來,宣布新的戰斗。

拳擊手.jpeg

失敗后,自憐,憤怒,沮喪,絕望都是正常反應。但此時就是你雙眼包含委屈的淚水,也要竭盡全力把疲憊不堪的眼皮給睜開,想象著你的雙眼跟老頭一樣,有著海水一樣的顏色,充滿了歡愉,好像從來沒被打敗過似得。失敗者得到的關注,憐憫,尊重總是少的可憐,失敗者只能自己關注自己,為自己打氣,為自己爭取第二次機會。善于失敗是獲得成功的基本技能,帶著這個意識,去求知,去戀愛,去競爭,你終會捕獲屬于自己的‘那美麗而又巨大的馬林魚’。

這個老頭還教會我一招,如何才能爬出失敗的泥潭。《基業長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看到一個人不幸落入水中,落水人拼命的揮舞雙手往岸邊游去,可怕的是在水中有旋渦,他每次游出不遠就被旋渦中心的旋轉力拉回去,來來回回幾次后,他筋疲力盡,溺死在水里,最后被旋渦吸沉到水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不到兩分鐘落水者的尸體就被沖到岸邊。柯林斯非常感慨,這個人生前拼命想做的事情,死后不到兩分鐘就實現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當你處于挫折或磨難時,切忌妄圖一下子就跳出泥潭,任由心中的沮喪,暴躁,恐懼驅使你做非理性的掙扎,只會讓你越陷越深。最好的策略是耐心的,緩慢的,根據形勢逐步改進,就像老頭一樣,每天出海的距離都比昨天遠一點,今天踏一步,明天邁一步,用不了多久,你便會發現,曾經令你痛不欲生的泥潭,不知不覺早已被你遠遠甩在身后。

任何人,即使是不世出的天才,要想走出困境,完成偉業,都不得不使用這個策略,例如米開朗基羅。1512年11月1日,萬圣節,西斯廷大教堂罕見向大眾開放,其實教廷是想向大眾炫耀一件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品,也就是米開朗基羅在天頂上創造的繪畫史上最宏偉壯麗的壁畫--《創世紀》,每個看到這幅畫的人無不發自內心的感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西斯廷天頂畫.jpeg

米開朗基羅創造天頂畫其實是被陷害的結果。他最擅長的是雕刻,繪畫是他的‘弱項’,他有個死敵叫布拉曼特是教皇尤利西斯二世的親信。布拉特曼慫恿教皇讓米開朗基羅繪畫,因為他知道米開朗基羅在繪畫技能上薄弱,因此想借此打擊米開朗基羅。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面對天頂這樣及其復雜的繪畫環境,一下子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西斯廷教堂天頂兩側是含有二十八個拱窗的半月形垂直壁面,向上延伸三角形弧壁,再連接到平坦的天花板。前后兩端的壁面又分四條拱肋,是四角連接到天花板的弧壁,總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結構非常復雜,完全不適合繪制壁畫。米開朗基羅解決這個難題所采用的策略恰恰是老漁民的辦法,一點一點來,逐步遞進,每一步都基于上一步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就像老頭一樣,每次出海都走遠一點,直至抵達無人能企及的遠方。

米開朗基羅先從中間展開,以’錯視‘的技巧先將平平的天花板畫出逼真的假石柱,雕刻,然后在其他地方畫出七個先知,五個女神,在半月形區域繪制耶穌祖先的故事。接著在四角弧壁畫猶太人民得救的奇跡。依靠這種逐步遞進的方式,他完成了五十幅構圖,總共三百四十三個人物,通過氣勢宏偉的構圖令人仰望而生敬意。

構圖完成后,如何在高達二十米的天頂作畫,是異常困難的技術難題。如果把人吊上去,躺著往上話,油彩會往下滴,進而破壞畫面的平滑性。米開朗基羅設計了“工作平臺”,也就是橫跨兩側窗的鷹架,然后從佛羅倫薩找來一群壁畫高手,由他打稿,在經由壁畫師轉畫上去,但效果不理想,因為別人畫的不夠好。他只好繼續改進,他決定不打圖轉稿,直接在灰泥壁上打輪廓。他不斷的琢磨,嘗試,實驗,最后想到辦法融合當時所有技術,再加上自己新開創的筆法,讓畫面呈現出色彩更鮮艷,強烈和有力的效果。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是他一筆一筆畫出來的,省不了力。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在工作的酷刑中,我腫的像得了甲狀腺炎般的脖子,胡子向著天,頸子貼后背,雞胸好像人鳥妖,顏料不時淋到臉上,像路面的斑駁。腰縮腹底如秤桿,臀扛體重如秤砣。我視茫茫而步履蹣跚,后背皮膚擠皺縮短,前身皮膚緊繃拉長,就像敘利亞的一張彎弓。”

他除了作畫,過程還要克服很多技術問題。比如怎么調配出適當水分的顏料,以便不會發霉。有意思的是,米開朗基羅不但在創作上使用老漁民逐步遞進的策略,就連向教皇討債用的也是這個策略。當時教皇率兵攻打博洛尼亞而付款中斷,于是他多次催討,每次要一點,后一次總比前一次多要一點,經過無數次討要最終才從教皇手里討回自己的‘工錢’。就這樣夜以繼日,獨立工作了四年,就如同老漁民連續出海八十四天,終于在1512年11月1日的萬圣節,他抓到了屬于自己的“美麗而巨大的馬林魚”,《創世紀》完工,為了人類文明史添加了如太陽光輝般輝煌壯麗的一筆,并奠定了他在人類藝術史上無可動搖的大師級地位。直到現在也再無人能創作出比《創世紀》更神圣,力量,偉大的藝術作品。

人的一生其實就跟老漁民一樣,是獨自駕著一艘木船在大海上飄蕩的過程。海面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我們不時遇到的一些困難和挫折就如同大海深夜突如襲來的暴風雨。你逃無可逃,在風雨中最好的應對辦法不是逃避,而是穩住舵,確保船不被風雨打翻,扛住了,風雨自然就會過去。

很多人既渴望捕捉到“巨大而美麗的馬林魚”,然而卻不敢深入遠海,一廂情愿的在安全的近海渾水摸魚不可能有收獲。當然我們也不能輕易冒進,毫無準備就一股腦的往遠海沖,這樣說不準就葬身魚腹。最好的辦法是逐步推進,每次走得比上次稍微遠一點,確定這次抵達的海域沒有危險后,下次再往前走遠一點,這種辦法看似慢和笨,但卻是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在浮躁的心態趨勢下,人只想盡快逮到大魚,享受成功果實,天下有這么好的事嗎?

慢慢來始終是抵達終點的最快辦法。當你堅忍了84天后,一定要告訴你自己,那“巨大而美麗的馬林魚”就在第85天的海域靜靜的等待你的到來.....

歡迎關注公眾號,讓我們一起學習,交流,成長:


文章公眾號.jp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