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你想撲騰,而他們已經老了

連出生相差一個周的人之間都會有隔閡,就更別談差著二十多年的我們和父母了。我們正處在一個還未踏入成人世界或者初入成人世界的一個年紀,我們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這是一個尷尬的年紀,我們在大人們的眼里就是個小雛鳥,而我們又想憑借著自己尚未長大的翅膀撲騰倆下,這畫面是多么的可笑,可我們就是想憑借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站穩啊。

對,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個大小孩。

前一段時間,和家里父母多多少少有些相互不理解,自己對未來的想法一直在變,而父母無非就是希望你找個安穩的工作定下來,能自己養活了自己。這之中的矛盾我想是每個你我都有的,這不是個例,而是時代導致,客觀存在。

畢竟父母已經到了一個知天命的年紀,希望的是安穩,是不變,希望所有不確定的東西都能塵埃落定,就想你找個工作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再也正常不過的人生軌跡,因為這樣他們就沒有什么可再擔心的了,畢竟從你出生起就開始擔心這擔心那的,一直擔心到了現在,所以他們也想早點放下那顆已經操碎了的心。

父母的想法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我們不這么想嘛。我們還想撲騰,我們可不想就這樣把人生板上釘釘了。

就像一寧說的“我們還是太年輕,胃口太好,心太野,不滿足于從日常里尋找細小的快樂,還想活的大開大合。”沒錯,一切都是因為「我們還年輕」這五個字。

我們不想現在就這么安穩下來,我們也不是非要追求人生要達到多高多高的高度,我們只想讓人生過得豐富些,更有厚度些,我們不談擁有只談經歷,不談現實只談理想,我們想要更豐饒些,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我想過我想過的生活”。可事實是二十多歲的我們真的就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嗎?我想大概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體驗和學習來尋找并獲得它,這不僅僅是一份安穩的工作就可以給的。

所以我們所處的矛盾就是“你想給我這個,可我想要的不是這個啊”

去年去廈門義工旅行,去之前和父母有很多的爭執,最終算是互相被洗腦影響了,我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我很開心。那次算是第一次我和父母之間的正面三觀沖突,而我也明白了只有經歷沖突才會得到理解。就像兩個齒輪磨合一樣,只有擦出火花,強烈碰撞,最終才會和諧的運轉。

在廈門,認識了很多義工朋友,有些人是我這樣的大學生,還有些人是剛剛上了一兩年班的朋友。和那些朋友聊天的時候感覺就和同齡人一樣,有著同樣的想法,問他們“為什么辭職來做義工”,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是工作太悶了很是無聊,二是世界那么大,我還想趁年輕出來看看,總結一下就是不想人生就這么的安在那里了,好無聊。

外面的世界,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鮮感的存在。有時候,就是得在外面轉遍了轉膩了,才會想起回家的路,才會想在自己家鄉的小縣城安個家。

我們所以為的人生不是只有,如果把人生比作智能手機,一部隨著開發的軟件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強大的智能手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說“這個,你只能用來打電話”,你會是什么反應?

我想每個人都會抱怨,都會不屑。

兩代人之間是一條巨大的時代鴻溝,一代人即將退去光環離開舞臺,而另一代人正準備登上舞臺成為主角。兩代人的想法不同,有差異很正常,我們追求的是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簡單幸福的過完這一生。我知道生而平凡,也知道知足常樂很好,但是我還想撲騰,就這么簡單。

這次回家和父母談了我創業的想法,我爸直接一句“不同意”,搞得我啞口無言。不過后來我們還是積極的進行溝通,以前每次在談到這個的時候往往都是說不了兩句就帶了情緒,就聊不下去了,往往不歡而散。而這次是因為我也想聊下這個問題,所以就耐著性子來聊。

可有些話有時說得出來,有時就又說不出來,并不是羞于去談,就是話在嘴邊說不出口,很是奇怪。

那天下午,我爸拿給我一張紙,上面列了大概十個問題,我爸讓我認真看看然后挨個回答給他聽,我大致看了下,那些東西我都懂,可就是不想回答,也說不出口,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這究竟是骨子里的叛逆在作祟還是因為不習慣這樣的溝通而說不出口,我也搞不懂。

我想可能就是隔閡吧,終究有些東西無法破除,一想到這里,就會有一絲的難過。最討厭這種矛盾又讓你無可奈何的情緒。

就像有時候我很想把我的想法說給父母聽,很想好好坐下來溝通一下,可是現實往往不會那么發展,很多時候話就卡在嗓子里說不出來,又或者聊著聊著情緒又不知不覺的帶了起來。我也無可奈何。

還有一次,我爸說的一句話讓我十分的啞口無言。我爸說“那讓你去上大學干嘛了?上個大學都學了點什么?”縱然我有一百句一千句話能拿來回應,可那一刻我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人生的道路哪有那么簡單就找到的,而且還是那條最適合自己的路。

上一輩人總愛給我們講些道理聽,我也想聽,想聽進去,可別光講道理不用行動來讓我信服,關鍵說的又不是我想聽的,這就矛盾了,而且大多數時候還帶著些骨子里的叛逆。

父母總愛說“你就不聽勸,不撞南墻不回頭”,還有“前人經歷證明的錯誤,你就不會繞開?”。我在心里就想,我還年輕,有著很多的可能性,他人走不通的路不一定我就走不通。另外不親自經歷哪能徹底領悟其中的道理,這點我想我們都是一樣的。

后來,我爸勸我說,“你要知道,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這個的確,我知道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是趨于平凡的,但我還想嘗試去做個少數人,不是成功的少數人,而是獨特的少數人,是“個別可能性”,每個人都注定在某個方面是閃閃發光的,所以我想多去嘗試,找到我的那個方面。

哈林在中國好聲音(還是習慣叫這個)里說過一句話叫“我不敢保證你是第一,但我敢保證你一定是唯一”,這句話至今他給兩個人說過,一個是第一季的吳莫愁,一個是前兩天那期的中國蕾哈娜楊美娜。所以,我想找到我的熱愛,并熱愛下去。

經歷了這次的交談之后,我很感謝這次交談,因為心里暢快了很多。不管是義工旅行那次,還是這次,經歷了交鋒爭論之后,心里都會舒服很多,觀念的鋒利銳氣也被消磨不少,往往這個時候自己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堅持的又是什么,因為越爭論越清晰。

只是不知道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還會爭論多少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體驗,應該有。就是每次吃飯的時候不經意一眼瞟到了父母頭上變多的白頭發,心里就一陣發酸,就想自己怎么還沒長大。尤其是每當看到爸爸穿著我以前衣服的時候,我就更是如此,他們究竟是為我們犧牲了多少?

有次我看到爸爸用著我小時候的手絹和筆盒,那一陣心酸,心里很是不好受,我就在心里對自己說“你一定要變得牛逼,將來給爸媽買好多好的東西,然后讓爸媽過上最好的生活”。

當看著他們漸漸老去而我們還在讓他們擔心生氣的時候,我想我們心里都很難受。所以以后我們也要多主動去和父母聊我們的想法,多去溝通,別怕有沖突有矛盾,出現了就去解決,因為經歷了爭論才會讓你更加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父母開心了,我們也開心了,何樂而不為呢?

年輕人盡力去撲騰去折騰吧,因為你背后總有父母依靠,雖然他們在慢慢變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為什么你的習慣不能堅持? 一、習慣為什么重要 永澄談習慣為什么重要?從個人成長和自我管理的角度談習慣 對自我管理來...
    我要我的價值閱讀 478評論 0 0
  • 這學期有兩門課的小組作業,小組在我的影響下形成了比較好的化學反應。感覺不錯,港兩句。 首先從小組整體考慮出發,考慮...
    Lyndon_FIRE閱讀 48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