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30未嫁遭人謾罵:大齡未婚女性,做錯了什么?

姑娘小王30歲遲遲未嫁,其父親在單位里被人指著鼻子罵:“女兒30歲了,還不嫁人,丟不丟人”,父親氣到快要暈倒。小王得知后趕到父親單位與罵人者理論,結果也被氣到住院。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都什么年代了,怎么還會有這樣的事?”但仔細一想,確實在某些中小城市、農村地區(qū),“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依然是深入人心的,社會對于大齡單身青年,尤其是女性,總是存在著一些偏見和惡意的。

評論中不少網友也為小王鳴不平,結不結婚是自己的事,一個外人憑什么可以以此來侮辱人呢?大齡未婚,到底招誰惹誰了?為何30歲女性未嫁,就會受到如此偏見呢?

一、婚姻是衡量女性價值的標準嗎?

在古時候,女性幾乎沒有工作的機會,唯一的任務便是“相夫教子”,因此女性的價值是依附在婚姻上的。婚姻的很大一個功能就是保障女人的生活,一個女性能不能進入婚姻以及婚姻的質量,基本上決定了她一生的幸福。那時候,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的自身的條件,比如家世、相貌、性格等等,往往就決定了與之匹配的男性是什么樣的。所以,那時候的婚姻基本上就是女性全部價值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即便不進入婚姻,女性也能自給自足。我們看到很多大齡單身女青年自身的條件其實非常好,無論是相貌身材還是其他的一些品質,這使得婚姻的保障性功能退居其次,一些更高的需求出現,比如情感需求、精神追求等等。

但是我們社會的集體潛意識中依然存在著“婚姻才是女性價值的體現”這樣的觀念,堅信“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因此一個適齡女性如果沒有走入婚姻,便會被認為低價值,遭到社會的歧視,也就有了新聞中的小王被罵丟不丟人這樣的事情。

而事實上,現在女性的價值已經不需要用婚姻來衡量了。很多女性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能滿足自身較高的物質需求,婚姻的功能從原先的保障已經變化成為情感。在茫茫人海中,找尋心靈契合的伴侶,難度的確就比“單純地衡量外在條件決定婚姻”來得大的多。

這種價值觀念的轉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所以時至今日,我們依然看到社會對于大齡單身青年的一些歧視,但是無論如何,社會的集體潛意識也會產生變化,畢竟我們看到不少網友是站在小王姑娘這邊的。

二、大齡未婚,誰之過?

人們對于大齡未婚女性其實是有一個偏見的,會覺得一定是這個人自身“不正常”“有問題”才會嫁不出去。一位30多歲的單身女性曾經哭訴,相親對象說寧愿找二婚女人結婚,也不愿意找大齡未婚女性。原因就是:年齡這么大了還嫁不出去肯定有問題。

而這樣普遍的一個誤解又會使情況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越被懷疑,越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結婚,不愿意輕易將就的女性就會成為年齡越來越大的所謂的“剩女”。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有一個關于人生發(fā)展階段的理論,他認為人的一生要經過八個發(fā)展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幼兒前期、幼兒后期、學齡期、青年期、成人初期、中年期、成熟期到晚年。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而且只有當前一階段的任務完成,才能順利地進入到下一個階段,否則便會產生困難和障礙。

在青年期,人們要完成對自我同一性的確認,以避免同一性混亂。簡而言之,就是對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一個明確的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并且認同這樣的意識,在此后的人生中會按照這個身份繼續(xù)活下去。這種自我同一性通常是在自我、他人的不斷互動和評價中形成的。在這個階段,如果個體體驗到較多的接納和認同,就會比較好地發(fā)展起來同一性;反之,如果在此階段受到壓抑,則容易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亂的境地。

那對于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來說,面臨各種課業(yè)以及升學壓力,無形中青春期的力量就會被壓制,再加上父母如果采取打壓的教育方式,孩子往往無法形成很好的自我同一性,以至于他無法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接下來,在成人期(18-25)歲,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是體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這個階段,人就要去談戀愛、進入兩性關系。那么再看看,國內的家長普遍不支持學生時代的戀愛,一個本科生大學畢業(yè)已經22、23歲,然后緊接著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就沒有什么機會去進入兩性關系。那么這個任務就會被擱置,大齡未婚青年有一部分也是因為比較難以進入親密關系才會一直單身。

三、到底該不該迫于壓力,進入婚姻?

擺在很多大齡未婚女性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難以承受的催婚壓力。不管是父母、親戚還是周圍人的眼光,一旦時間長了之后,都會變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原本決定不隨隨便便找人嫁了的念頭,在無數的壓力中也會被動搖。

一是擔心自己真的會嫁不出去,二是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不忍讓他們一直擔憂。尤其是獨生子女,當父母年事漸長,身體出問題的幾率越來越大,重擔之下往往會產生找個人一起分擔的想法。

于是我們看到不少女性基于這樣一些理由,走入了婚姻。然后在婚姻中又無法找到幸福快樂的感覺。兩性關系很重要的三個基礎就是吸引性、一致性、真實性。如果和一個自己并不愛的人結婚,相當于吸引性這個基礎就不存在。而一致性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觀”,兩個人之間有一些共同語言、相通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在婚姻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生命力出來。少了這樣一些基礎,婚姻必然會出問題,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婚姻無法持續(xù)下去的原因。

在兩性關系中,我們喜歡一個人或者不喜歡一個人,都是無法假裝的。如果不是因為愛而結合的婚姻,不僅對自己不尊重,對他人也不尊重。一時將就可以,一世將就的確有點悲哀,畢竟人生短短數十載,轉瞬即逝。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天一條微博引起了很多人憤怒: 今年30歲小王還是一位未婚女性, 這原本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卻不想自己的父親卻因...
    駝鈴農場閱讀 103評論 0 0
  • 1.今天周末,事情挺多的,最大的收獲是談了一個客戶。 2.讓我盡快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依賴設計師成單,掌握銷售主動...
    eashion閱讀 558評論 0 1
  • 人類已經步入了智能時代,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最前沿的技術。 人工智能AI,即Artificial In...
    kavern閱讀 371評論 0 0
  • 如果她拖著行李站在你的綠皮車廂 和你說她即將到達的地方 那里會有最美的湖、最遠的路 看一眼懷念、看一眼天堂 雨水、...
    她的屋頂的魚閱讀 146評論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