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組織越來越像球隊,不管教練還是隊員,只要每個人都盡量發揮他最大的作用,這個團隊都會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公司如此,其實家庭一樣如此。
一是解決內部沖突
內耗是所有團隊的最大敵人。內部有矛盾,意味著團隊成員之間溝通不暢,要么不能達成一致目標,要么在前進的路上各自為政。德國和荷蘭足球隊是兩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德國隊這些年很少有世界頂級球星,但他們在球場上的配合卻是最高效的,被人譽為“戰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而荷蘭隊卻永遠沒有解決內部團結問題,教練和隊員的矛盾,隊員之間的矛盾,這些沖突消耗了他們大部分力量,讓原本一支球星云集、才華橫溢的球隊,幾十年都一直與冠軍無緣,甚至經常練世界杯的決賽圈都進不了。
一個家庭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和行動上,爸爸媽媽及所有成員之間要保持高度一致?,F在比較多的矛盾是父母和爺爺奶奶之間,一邊要嚴格要求,而另一邊卻認為他們吃苦已經夠多,現在條件好了,不能讓孩子再吃苦了,這是理念上的不一致。爸爸媽媽之間大多是方法上的矛盾,一個說成績要緊、升學重要,必須緊盯孩子的學習,另一個卻說,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比如習慣和性格的養成、健康向上的心態。前不久熱播的《虎媽貓爸》就反映出這種激烈的家庭矛盾。
其實用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去思考下教育孩子的目的,這些問題并不需要太過于糾結,確定好未來的方向,所有的行動都圍繞與之相關的問題。否則,聰明的孩子會在矛盾各方的“空隙”中打插邊球,我們最終難以贏得這場比賽。
二是不要缺席
大多數家庭,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大多會忽略自身的參與。有人認為只要和孩子待在一起就是陪伴,孩子做孩子的事情,你看你的手機、連續劇,這種陪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我們身體雖然在孩子身邊,但心靈并沒有和孩子在一起,所以我們和孩子之間無法相互感知對方的思想和變化,我們也就不可能在成長的目標和方法上達成一致。球隊成員在面對一場比賽的時候,任何人的缺席,都會讓團隊的力量大打折扣。
所以,你的團隊要共同參與這場曠日持久的比賽,目標雖然重要,但別忘了,目標只是對你努力過程最忠實的反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