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還在一個民族自治州的小鎮上。
也還在繼續奔波不定。
這是一個森冷而帶著潮氣的小鎮,居住著,漢,壯,瑤,苗,回,彝,白,仡佬八個民族,到處充斥著我不懂的語言,每個漢譯的名詞,我都好奇。
我們前往水頭的瑤族村落,入了村,狗吠聲一起,村長就攜著村民出來迎了,臉上大都是靦腆的笑容,雖然相互間沒有那么多的語言,但是熱情卻溢于言表,熱鬧的簇擁著往家里走。
有人家在路邊就圍了圈,養幾頭黑色的豬,有人經過,叫聲連片,從不習慣,這就是豬的懶,記性也無,也不覺察馬上要面臨死亡。
年邊了,這里有過年殺豬的習俗,我們吃的就是殺豬飯。村子里哪家殺豬了,就大肆宴請,村子里所有人家都是要來的,熱熱鬧鬧圍了幾桌,喝酒劃拳,喧鬧異常,人與人的距離,又近幾分。
有人說,高效的交往方式,會促使人際關系淡化,這里的喧鬧,這里人與人之間斷不了的情意,也許在追求效率的人眼里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殊不知,在得到金錢和時間之后,心靈又覺匱乏,該要珍惜的感情卻被荒涼了……
我很珍惜這一樹樹的花開,打開我全身每個細胞去吸納香氣,去傾聽家長里短的對白,去品嘗他們日常所吃的菜肴。去烤他們的地火,就會趨盡滿身寒氣,安靜的駐足在此。
夏天的時候也激情滿滿的,唆使伶俐的孩童,帶我去捉泥鰍,釣河蝦。拿一條雞腸子,用線拴了,蹲坐在田埂上,勾引水田里的蝦,馬上,手上就有動靜,一扯一只,一扯一只。。。一個下午就可以一盆子,放在凈水里吐吐泥,用鹽水抄抄,拌個小米辣的蘸水,一個鹽水蝦就齊活了。
這個童年的蕩秋千,每次路過,都要駐足,不敢嘗試,也許不小心,就下去跟那些蝦去作伴了,不過,也許是迎面水風來,暖暖夕陽照著,閑暇,安逸。讓我想起有次在海邊蕩秋千,面朝大海,海風咸咸的,帶著浪吧,放任自已舒爽的蕩著,裙據在身后翻飛,赤裸的腳,帶起一剖剖的白沙,遠處燒烤吧搖著歌,吹啊吹啊,我的驕傲放縱,吹啊吹啊,我赤腳不害怕。。。這種感覺妙不可言,這輩子你怎樣都應該嘗試一次。。。
這是這邊獨有的老哇花,可食用,一個帶著蓋頭的回族姐姐帶著我上山,在一棵樹上找到了這種藤狀植物,姐姐說,時間不對,滿樹的花開,那才壯觀,這種花布滿毛刺,我缺乏經驗,不小心就占了滿手的,過了兩天,也還刺痛,但是,想起那天晚上,收獲的一大盤的美味,也就覺得值了。
這只小牛,在夕陽下,萌萌噠,溫柔而好奇的尋著食。我的心都快被萌化了。
同樣是兩個小盆友玩過家家,一副是在不通路的小村子里拍的,一副是在一個風景旅游區里拍的。第一副是兩個小盆友蹲在水溝里,拿著我給的餅干,沒法用漢語交流,我沖他們比了個剪刀手,于是秒懂,怯怯的揚著手,仍然不敢看鏡頭。第二副是兩個小盆友撿了兩枚石頭在敲打,據說她們在賭石。透過他們我看到了文化差異,看到了貧富差異。
我聽這個苗族寨子里的老人說,原本這片水塘是全村人所有的人畜飲水源,后來受到了污染,現在連牛都嫌臭,我去的時候恰巧水葫蘆的花全都開了,美美的一池,不過,村子里的人,不希望它這么美。村子里常年缺乏飲用水,都用水窖蓄積雨水來喝。如果能凈化這池水,想必能解決部分飲水問題。
這是四六年的留影,本來是一片汪洋的海,后來因為土地耕地面積不足,糧食嚴重匱乏,當地政府就疏通渠道,變海為地,保證了糧食產量。
保證飲水,是貧困村落的民生問題,也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問題,我來到這個小鎮,發現這里的大部分村落之所以是貧困村,根本問題是缺水,如果不缺水,也許大部分的村落種植業和養殖業都會帶動地區發展,解決就業問題,留住外出務工人員,從而改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問題。
昨夜,我做夢,我要走了,離開這個小鎮。
夢里,小鎮的水又回來了,蜿蜒的小溪,將鎮上所有的小村子都串聯起來,大家都愛護水源,只取一瓢飲。
一條水路,引來外界投資,開發旅游業,但是吸取了教訓,每項開發都可持續,時間不久,小鎮,就真的脫貧。不再是書面脫貧。
我們都渴望富有,也都急于將現有問題解決,可是,我真正希望的是,在立足發展的大局面前,不要過于看重自己的政績,而是目光長遠,真正做到可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
也真的寄希望于小鎮真的清溪軟語森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