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NINA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
更何況,說了也白說
但不說,白不說
當吃飽了,或者不那么餓了,欲望反而更強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了。很多人本應選擇“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卻選擇了“飽暖思淫欲”。
肚子不餓了,欲望更多了。
我們到底要去哪?
很多很多年前,我們的父輩是一路奔著飽而出發。終于有一天很多人走的太遠了,為名忙,為利奔,都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了。
當初拼了命的奔跑是覺得這樣離幸福會更近一點,而如今每天熬夜、玩命,卻從來沒有花錢的時間。
有沒有想過,在自己有能力踩剎車的時候,停下來,看看已經獲得的幸福。
使失敗變成人生的朋友
沒有人喜歡失敗,特別是在成功學下長大的我們。
教科書給我們列舉了太多成功的英雄。
或者像“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即使當下失敗到最后還是會逆襲成功。
故事很精彩,遺憾的是,人一生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試想想,自己大大小小零零總總的目標和愿望,有多少是實現的呢?
在接受啟蒙教育的時候,我們并沒有過多的接受失敗學的熏陶。但希望在心智成熟的今天,可以學會和失敗交朋友。
不要在失敗來臨的某一時刻想要放棄自己。
前程未卜,風險未知才是生命本來的面貌。
就是因為有失敗,才會更向往成功。
個體生命的發展放在整個人類進程中是渺小的,整個人類發展進程對于地球而言又似游絲。
年輕的我們總懷著一腔熱血去面對這個社會,對于很多事情的態度在公共社交上爭得頭破血流。也越來越多人焦慮了,抑郁了。
很多時候,沒必要這么激進的活著。時間可以給所有事物一個該有的交代,堅持你所要的堅持,放掉焦慮的小人,要知道,你所焦慮的事情百分之九十都不會發生。
“天下大同”的事情在未來的某天終會發生,無需現在在公共場合爭得頭破血流,要知道,人類的進程,是很慢很慢的。
學會講一個好故事
我們感覺自己身上都有講不完的故事,大家都會喜歡愿意傾聽的人。
如果一晚上的聚會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一個人在不停的講,其他人插不上嘴的話。即使他才華橫溢,大家多半也只是出于禮貌沒有打擾,但在心中對這個人的印象已大打折扣。
學會講好故事,從同意人家的主張開始。
把嘴上的“不”去掉,因為這個字真的讓自己失去了很多人際交往的機會。
每個人都喜歡和自己意見一致的人,總是把“不”字掛嘴邊,且不管理論是否正確,你已經站在敵對的方向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判斷題,只有對與錯。不獨一家之言,使我們能收獲更多的獨到見解。
包容和理解與你不同的思維方式,不是讓你沒有自己的觀點,而是把自己的立場通過受眾的角度去表達,提升說話的藝術,將會成為人際交往的贏家。
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
進入自傳媒時代,無論是用手寫稿還是電子稿,心跳是一樣的。
唯一不同的是,微信時代的你,可能被回絕得更快。
一個凌晨,睡不著的女孩打電話表白一個女漢子,想講故事給一些人聽。
于是就有了現在的暖腔調。
我們沒有想刻意的討好某個人群,只希望暖暖的訴說故事給愛聽的你,說話不是件好玩的事兒。但我愿意說,你會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