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直迷茫-1 到 3 的產品經理,這個-1 到時是個啥(啥也不是),還有段位從-1開始的,懷著好奇心繼續讀,我有生以來買的第一本關于產品經理的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的第一章,好吧,我承認我就是那個連小白都不算的產品經理(偽的),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都不知道蘇杰老師本人(有點慚愧,可能跟自己以前是個苦逼程序員有關系)。在聽完開學的第一節課之后,感覺蘇杰老師很特別,確實具有產品的“職業病”,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課程結束的時候老師好久才斷開語音,一直在看學員的留言,本人覺得這是所有產品經理都需學習的地方,由于本人詞匯量太少,開頭就寫到這了,接下來分享讀完第一章節收貨以及個人感想。
1.避免用戶的偽需求:公司的產品是一個長期的行業產品,可能跟一些現在的互聯網產品有一些區別,在我們以往的產品開發過程中,當銷售或售后提出一個需求之后,很少去思考這個需求本后用戶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最終的目標是什么,而是直接思考這個功能要如何實現,會不會對現在的軟件結構產生影響。如果影響比較小,就會直接進行開發,結果發現軟件功能很多,但產生的價值卻很少,甚至有時候功能開發出來之后都是沒人在用,任何的需求都需要經過一個分析與澄清的過程最終在轉換成產品功能,在經過這個過程之后可以過濾出很多偽需求。
2.不過于追求完美方案,只追求合理方案:任何問題都沒有唯一答案,方案也是一樣,用戶不同,需求就不同,在現在這個個性化時代合適才是最重要的。書中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案例印象很深刻,一個3.5米的貨車要經過一個3.0米的山洞問題,為什么大家給的方案都會不一樣,這跟一個人的知識面有關系,作為產品經理,要考慮更多的面甚至更多的維度,產品經理的創造力,洞察力,以及對客戶的感知力來自于哪里,來自于自我知識體系的建立以及產品經理獨有的思維模式(求多方案,價值推演),所以做好產品真的挺難的,老師最后給出的一個經典的解決問題的標準:只做一次的事情找可行解,反復做的事情求最優解。
3.做好產品同理心很重要: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我們最舒服的方式,而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沒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完全站在另一個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用對方的價值觀去判斷問題,不加入自己任何的情緒干擾,想想也只有上帝能做到了,既然這么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優秀的產品大咖有那么多優秀的產品出現呢,其實有套路,只要本著開放和兼容的心態,做好用戶調研用事實說話,在產品上市之前,任何的想法都需要被驗證才能規避風險。
? ? 最后非常有幸的參加這次產品培訓,公司一直都在做傳統的產品開發,希望這次培訓之后收貨滿滿,給公司的產品開發以及公司發展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