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部分斷篇了,是因為,突然不知道能和你們分享哪些內容。我寫了好幾次,嘗試用不同方面寫,寫著寫著就卡殼了,一直寫不完。這一篇終于是憋著一口氣寫完的。
我自身的口語水平有限,經歷了應試教育中的“啞巴英語“”的過程,除了之前我說過的出現大幅度背誦外,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斷層的。在大學里才逐漸撿起對英語輸出方面的練習。
初中那一段時間的英語背誦,于我而言,有利有弊。弊端是時常不知道單詞的正常發音應該是什么樣的,背出來的估計錯誤百出,但一直沒被糾正,直到大學時期。有利的一方面是語感相對會好一些。在中學的英語考試中,有些題目不知道選哪個時,憑感覺選的基本是對的,這就是長期培養出來的語感的作用之一。
之前,我對朗讀這件事很不上心,覺得沒什么效果。后來發現,是我自己的沒有用心去投入去體會研究。相比起朗讀,我更喜歡跟讀。不過,朗讀和跟讀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跟讀,練習的跟讀越多,越發現其中的好處和奧妙。剛開始我是跟讀《賴世雄的中級美語》,跟讀了20課以后,發現里面的單詞句式對我而言太簡單,沒有挑戰性。于是換了《賴世雄高級美語》。文章難度和長度都有所增加。一篇4分鐘左右的文章,每天至少半小時。跟讀了10多天才完成全文的跟讀。我是這么做的:
用“朗易思聽”這個app ,這個app里有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資源,演講美劇新聞紀錄片等,通通都有,資源相當豐富。
每天抽出一個固定時間段,30分鐘或者其他的,專注跟讀。
打開文章,選擇單句循環。一句一句跟讀。
每一句話,先聽原音一到兩遍(看自己的吸收能力,一開始不妨多聽幾次)注意各種連讀,斷句,句子中單詞重音,語音語調等
然后比原音慢兩到三個單詞,進行跟讀。
自我感覺跟讀不到位的地方,多注意這個地方的原音朗讀方式,多跟讀幾次,直到感覺到位了。
跟讀很到位時,基本上能做到和原音同時開始同時結束。
在跟讀的過程里,比起數量,更應該注重質量。一句跟讀到位了,再進行下一句。
第二天跟讀新內容前需要復習前一天跟讀過的內容,經過昨天的消化和吸收后,時常會有新感悟。
第三天跟讀時,需要復習前兩天的跟讀內容。接下來的跟讀節奏照此類推,全文都進行這樣的跟讀。
全文能夠這樣跟讀后。進行朗讀。如果你有做過錄音對比,會發現,經過一系列的跟讀后的,整個語音語調都會比沒跟讀之前順耳多了。
“朗易思聽”app,還有變速和錄音功能的。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使用。其他的軟件和app有這樣的功能也有這樣的功能,自行選擇,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啦。
很經典的《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這本書,會教你什么位置該重音,怎么連讀,語音語調等開口說漂亮美語的方式。推薦閱讀。每次跟讀中,在原音的重音,斷句時,和AAT這本書所教授的各項知識就不自覺的對應起來,打通了當初理解不通的知識點。這本書學完后,不是就結束了,需要多次復習,實際運用。如果音標的學習還沒到位,先把音標認真學一遍吧。我的英語文集里之前有一篇文章是關于音標學習的,有需要的查找一下吧。我的微信公眾號今天的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有《AAT》這本書的鏈接,有需要的可以去查找。密碼是:8jmz
大學之前我是不自知自己的發音有問題,開口讀英語沒有很大壓力。上大學之后,由于地方差異,帶方言味不標準的普通話,時不時被模仿和調侃;到開口說英語這一過程,加劇了嚴重性,只要開口說英語,就會被糾正,就調侃。
長久如此,說實話,我的心理是有些陰影的。我開始羞于說英語,特別是對著別人說的時候,會不自覺的緊張。嗯,這也是我需要繼續克服的心理阻礙,還需要我多練習多用心。
每次聽到外刊組組長晴兒的英語發音和獅子的發音,都非常陶醉,真的很好聽。希望自己的英語發音有一天可以和他們比肩。晴兒也經常說,要多跟讀,跟讀多了,就有感覺了。這是過來人的經驗,在自己的經歷不夠,還沒到這種位置的時候,先聽話照做,日積月累,等待成果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