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講求“忠孝仁義禮智信”,其中“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仁義禮智信”是立身之本。有些人罵人狠毒,說是豬狗不如,或是禽獸不如。其實萬物有靈,有些動物表現出來的高尚品質,真的會讓很多人自愧弗如。
1.“忠”,盡心于人,忠于職守
盡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付文啟夫婦很驚訝:“你這么抬舉我們家賽虎,我們很感激你。但陵園是葬人的地方,怎么能葬狗呢?”張寧抗卻認為:“天地萬物,終歸一死,能留下的只有精神,難道賽虎舍己救人的精神不足以令我們所有的人欽佩嗎?”
賽虎的主人付文啟,是九江市林業駕校的門衛。1999年冬天的一個早晨,5個月大的小狼狗賽虎站在凄風冷雨中的付家門口。付文啟收留了賽虎,從此,賽虎再也沒有離開過付文啟。
2003年11月28日下午,駕校的劉師傅買回一條死狗交給廚師。一鍋狗肉香氣四溢,賽虎的兒女們被吸引過來。一位職工夾了一塊肉給它們吃,狗媽媽賽虎突然沖過來,一反平日的慈愛,連推帶搡把他們攆走了。
小狗娃們離開后,賽虎仍不斷吼叫,職工們又夾了幾塊肉給它,但賽虎根本不吃,只是拼命狂叫。到食堂的人越來越多,都等著吃狗肉。
見眾人完全沒有反應,賽虎發出哀嚎召喚來四只小狗崽兒,挨個親吻了每個兒女,又舔凈最小的狗娃身上的污垢,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然后,賽虎就沖到最前面,用頭不斷撞擊人們的大腿,可還是沒人理會他。
賽虎無計可施地坐在地上,一邊流眼淚,一邊凄慘哀叫。長嚎一聲后,賽虎低頭將地上的狗肉全部吃掉了。不到十分鐘,賽虎就在地上痛苦地翻滾、抽搐,然后七竅流血,含淚斃命。
原來,劉師傅買的死狗是被人用“毒鼠強”毒死的,狗肉含有的毒量足以殺死一頭壯牛。因為賽虎,30多名職工的生命才得以獲救。有感于賽虎的忠義,張寧抗出資,將賽虎葬入陵園,并為他雕刻了一座石像,一百多人冒雨自發為賽虎送行。
2.“孝”,孝敬父母,尊老敬賢
《說文解字》解釋篆體孝字云:“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百善孝為先,孝字,“老”字的一半加上一個“子”字,恰是上慈下孝之意。中國人崇尚孝道,“二十四孝”的故事非常有名。然而有誰知道,除了大家熟知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之外,現代生活里又出了一樁奇事。
在一家羊湯館里,伙計正準備殺掉一大一小兩只羊。怕母羊掙扎,就把母羊結結實實地捆綁起來。羊羔太小,也就隨它自由行動。伙計打算,先殺大的再殺小的。
伙計一時忘了拿接羊血的盆子,只好先把刀放在旁邊的凳子上。可等伙計拿著盆子回來時,卻怎么也找不到那把殺羊的刀了。伙計心想,剛才明明把刀放在那兒,又沒誰進來過,難道是白日見鬼了。
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大羊不停地流眼淚,并且伸出粉紅的舌頭,不斷地舔舐著小羊。而小羊則瑟縮成一團,緊貼著地面,哀傷地趴在那兒,流著眼淚回看著大羊,眼睛下的毛都被淚水沾濕了。
伙計覺出異樣,想把小羊從地面上拉起來。小羊拼命反抗,不肯起身,可惜羊小力單,胳膊最終擰不過大腿,被提了起來。那把刀就在小羊的身下,為了救媽媽,小羊想方設法把刀從凳子上碰下來,然后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拼命遮擋那把刀。幾天后,被小羊的孝心打動的老板,關掉了羊湯館。
3.“仁”,以人為本,富有愛心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
馬路上,有一條小狗受傷了,另一條狗不顧被車撞到的危險,堅定地守候在它旁邊,并不斷地吠叫,向旁邊的人類求助。現場有很多人忙著上前圍觀,拍照上網,卻沒有一個人主動上前幫助可憐的小狗。
此事被日媒報道后,遭到日本民眾的一致批評,他們認為在場的中國人實在是太過于缺乏仁愛之心。雖然我非常反感自己的同胞被日本人責備這件事,但在愛護小動物上,我們的確不如日本人做得好。我們與其義憤填膺地否定或回擊,不如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有一只落單的小猴子,到處也找不到媽媽。它看到了一只白鴿,伸出手尋求溫暖。白鴿仿佛明白了它的孤單和無助,一點也沒有掙扎和反抗,任由它緊緊抱在懷里,靜靜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個有愛心的阿姨一樣,盡力安慰著這個受到驚嚇的靈魂。
在蔚藍的大海上,有一只成年的海豚馱著一死亡的小海豚,艱難地往前游,似乎想把小海豚帶回家去。可海豚沒有手啊,有好幾次,小海豚的尸身從他的背上滑落,它便一次又一次地把小海豚用脊背頂起馱穩。它自己其實早已經精疲力竭了,但它仍然執著地一點一點往前游。
莊子說,天下有大美。我看,這大美里首先有大愛,即使是這些獸類,也心懷友善,拼力救助,盡心撫慰,讓人感受到了溫馨和美好。我想,他們同樣是有靈魂的,而且同樣閃耀著高貴的光芒。
4.“義”,重情重義,有恩必報
義,善也。引申之訓也。從我。從羊。威儀岀於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制也。從羊者,與善美同意。
一只貓頭鷹不幸受傷,好心人看他可憐,收養并照顧他。兩個月后,貓頭鷹康復了,好心人放它遠走高飛。貓頭鷹卻認定了這個主人,說什么也不肯離開。每天,貓頭鷹都飛到野外去抓老鼠還有蛇,自己舍不得填飽肚子,盡量帶回家送給家里的貓和主人。就這樣,它四年如一日地默默表達著感激之情。
有一頭兇猛的獅子,隔著鐵籠子,看見了托爾斯,隨即歡喜地撲向她。獅子一眼認出了自己的恩人,緊緊擁抱著她,一再親吻。12年前,托爾斯把獅子從馬戲團的鞭子下救了出來,送進了自己名下的動物保護中心。盡管后來一直沒有再相見,而獅子卻把恩人的面容牢牢銘記于心。
一頭兇猛的大白鯊,兩年前被用魚網捕撈起來,善良的漁民放走了它。從此以后,大白鯊就跟定了他。他的船開到哪里,這只大白鯊就跟到哪里。有時船停下來,大白鯊就像小狗看到了主人一樣,馬上向恩人游過來。毫不害怕地露出肚皮示意他來摸,貼近脖子以示親熱。因為太開心,大白鯊甚至情不自禁地露齒一笑。
相比較一些人忘恩負義、見利忘義、背信棄義之舉,這些小動物顯得多么的純真可愛。即使能力有限,不能做什么大事,也要力所能及地報恩。哪怕是幫恩人喂飽家里的貓,或帶回一條蛇給主人打打牙祭,或者只是一個吻一個微笑,他們也要盡力地表達。即使時間流逝,面容衰老,四年,十二年,他們的愛卻沒有衰減消退。
5.“禮”,注重禮儀,尊重他人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說文》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中國是禮儀之邦,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有禮貌。什么是“禮”呢?最初,“禮”就是指人們用珍貴的器物祭祀神靈,用慎重的態度表達自己對于“天”的感謝和尊重。禮的核心要義就是“尊重”二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有人說,禮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可是看了下面一張照片,誰能說小動物就不講禮呢?
在拍86版《西游記》的時候,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上好了妝,活脫脫就是一個美猴王。上山的時候,正好碰到了一個身量瘦小的猴子。小猴兒看見了大個子的猴王,馬上停了下來,還畢恭畢敬地行了個禮,六小齡童自然也很開心地回了一個禮。有心人在旁邊拍下了這張超有愛的照片,這照片后來還拿了攝影的國際金獎。
6.“智”,聰明機變,服務他人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四時能變謂之智。——《管子》
雖說小動物們的智慧比不上人類,可他們也不是傻子喲!很多時候,他們的機智靈巧甚至會幫到同類甚至是人類,讓人為之嘆服。
有一只胖胖的熊貓,想要攀上高高的架子。可他真的是太笨重了,不過幸好他不是一個人單兵作戰。他找來了朋友,叮囑朋友在關鍵時刻抽他一把。而朋友真是很不錯,用爪子奮力托住了他,并幫他攀了上去。此情此景,真是要把人萌翻了。
還以文章開篇提到的賽虎為例,賽虎六個月大時,主人付文啟七歲的孫子曾不慎掉進一口廢井。賽虎圍著井沿拼命狂吠,想要吸引人的注意。見四周半天無人回應,賽虎又當機立斷,趕緊跑回家中。賽虎緊緊咬住付文啟的褲腳往外拖,把他徑直拖到了井邊,救回小主人。小時候就這樣的果決明智,也就難怪后來能夠做出舍身試毒的壯舉了。
即使在平時,賽虎也是一個能干的幫手。每次,只要付文啟回到家里,賽虎就會主動把拖鞋叼過來,放在他的腳邊。而在女主人買菜比較多的時候,小牛犢子般的賽虎,就會主動上前分擔,用嘴叼過一部分袋子,跟在女主人身邊,一路小跑回家。那眼力勁,真不是蓋的。
美國人懷特也曾收養過一只流浪犬“辛巴”,他常常帶辛巴去釣魚。一次車禍,使得懷特雙目失明。辛巴知道主人愛吃魚,每天跑到以前釣魚的地方去抓魚,然后帶回來給主人吃。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徒手抓魚,反正我是做不到的。而辛巴全憑著靈活的身手還有冷靜的觀察,手腳并用,嘴銜牙咬,竟然就成功了。誰能說辛巴不聰明呢?
7.“信”,誠實守信,一諾千金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信,就是有話直說,信守承諾。小動物們心里想什么說什么,按理說我們作為人類,是聽不懂也想不明白的。可是,有些人能夠幫助我們打開這扇門,讓我們了解到動物們想說的究竟是什么。《讀者》上刊載過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救助犬的最后“遺言”》。
格萊特兩歲的時候,作為日本第一只殘障人士救助犬,被送到了野口利男這兒。坐著輪椅的野口利男,下肢癱瘓多年,對生活早已失去了信心。即使格萊特圍著輪椅打轉轉,熱情地歡蹦亂跳,野口利男根本不相信他的到來會改變什么。然而,生活真的改變了。
晚上,它守在床邊,在野口有需要的時候,幫他叼來尿壺。而在野口利井尿尿時,它甚至還會體貼地把頭轉向一邊。早晨,它會幫野口叼來襪子衣服,并用爪子把輪椅頂到了床邊,幫助主人挪到輪椅上。
在超市里,格萊特會把主人瞧看了5秒以上的商品叼進購物車。然后,還會撒嬌地把頭放在主人腿上,等著主人表揚自己。在小區里,只要有人聊天,格萊特就會把主人推到鄰居們中間。格萊特對著大家作揖轉圈,希望大家多陪陪自己的主人。因為格萊特的緣故,野口開始嘗試著跟大家聊天,性情也變得開朗起來。
每次野口說話,格萊特總是把耳朵豎得直直的,它是野口最為忠實的聽眾。熟悉以后,野口開始跟它講許多心里話。野口本來是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一次車禍使他失去了雙腿。說到傷心處,野口掉下了眼淚,而格萊特就會叼過紙巾遞給主人。它還會把自己的頭貼在主人的雙腿上,嘴里發出嗚嗚的聲音,傷佛在說些安慰主人的話語。
然而,格萊特終于老到無法再陪伴主人了。
它17歲了,相當于人類活到了一百歲的高壽。它已經中風了3次,視力非常微弱,連主人的臉都看不清楚。身子也基本上癱瘓了,趴在地上無法行動,每次主人離開的時候,它都想掙扎著跟上去,但最終只能頹然地倒下。
這一天早上,格萊特不斷地發出悲鳴。主人請來了一位能與動物對話的女士。格萊特把自己的主人托付給了另一只救助犬,并留下了最后的遺愿。
它說,我想幫他,但自己也動不了,他的痛苦我都懂,最放心不下他!格萊特用一生來踐行它的這句話,關心主人幫助主人,直到最后一刻,也只想讓主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好好地生活下去。
野口利井原本還擔心自己什么都沒幫過格萊特,怕它會有所怨怪,聽到這樣貼心窩子的話語,頓時泣不成聲。而格萊特也最終無奈地閉上了眼睛,離開了想一直陪伴的主人。
佛教里講“六道輪回”,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在“六道”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中不斷輪回。我不知道人是否有輪回,是否真的會墮入畜生道。但我知道,即使是畜生,也是有靈魂的。有時候,他們甚至比我們很多人做得更多更好。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請珍惜他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