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廣州推出了租學區房也可享受同等就學的規定,即所謂的“租售同權”。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的關注點在于,這個政策會不會影響房價,跌還是會漲?
?我也很關心這樣的新聞,還找了一些評論文章來看。幾天里,我從最初的擔心到后來的淡定,經歷了幾個階段。這個過程非常有趣,我覺得這是一個典型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思維和認知一層層提升的感覺,就像在爬山,到一個高度就能看到一種風景,很舒暢又很有成就感。
?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人云亦云。?租房就能上學區,那誰還買房,房價要跌啊!這是最單純的想法,也可以說是一種直覺反應。剛買房的會心慌、沒買房的會竊喜,這也都很正常。只要稍有一點反思能力,或者有閱讀評論文章的習慣,就能進入到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經濟學原理分析?。經濟學講,價格由供需決定。租房意愿上升,買房意愿就下降,真的是這樣嗎?這里有兩處,需要讓腦子往前再“跨”一步。①學區房并沒有造的更多,學區名額也沒有增加,所以供給并沒有增加,而租售同權的實質其實是降低了用學區房的門檻,本來小孩上學區要花幾百萬買房,現在只要付房租就行,租房意愿必然上升,這會導致要用學區房的需求上升,最終結果是學區房的供需差距會更大。②租房意愿上升,買房意愿就會下降了嗎?NO! 租房需求上升會直接導致房租水平上漲,以前買學區房要么是自己孩子上學用,要么是過幾年漲價賣掉,低廉的房租在投資回報里可以忽略不計,但現在不一樣了,學區房的投資回報漲了,買房的意愿反而會上升。這里面無非還要考慮一個購房能力的問題,但大媽們不差錢,只差簡單易懂的投資渠道。于是,這一階段的結論,變成了租售同權會讓房價漲。
第三階段,?結合實際。媒體上、網絡上各種報道和評論,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是不是真的了解學區制度,一張口就聽得出來。大多數地區的學區制度,是分等級的。第1等,人戶合一;第2等,人戶不合一;第3等,工作居住證;第4等,租賃關系。所謂人戶合一,就是房主和孩子戶口都在學區房里。只要是家里有適齡孩子的,應該都知道 —— 3等4等,您就不用等了。廣州的所謂“租售同權”根本不是什么新鮮事,北京早就允許租賃就學了。可是北京并沒有實現“租售同權”,因為租賃永遠排在購房的后面。要想靠租賃拿到一個好學校的“學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應不應該同權,看起來像個要政治正確的問題,但只要懂點法律經濟知識,就會知道只要資源是稀缺的,就不存在完全平等的權利。?
第四階段,大道至簡。前面三個階段分析的挺透徹了,最終結論其實跟房價今后會漲還是會跌一樣,并沒有人知道明確答案。但是沒有答案,不代表沒有意義。如果再深入思考下去,就會發現一些更普遍的規律。社會對這個問題如此關注,原因無非是涉及房價和教育這兩個大問題。社會上聲討房價過高的,除了為保持政治正確而附和的媒體專家以外,主要是無房群體。沒有房的人、想要買房的人,嫌房價高是正常的,也是正確的,這本不應該受到鄙夷。但其中一些人表現出來的心態卻有問題,他們夢想著有一天房價會崩盤,從而自己有機會很快做有房一族,或者至少減小和有房一族的差距。這叫“屌絲翻身”。他們不明白,世上的絕大多數事情是細水長流的,必須靠慢慢積累。看別人坐擁幾套房,開豪車吃法餐,那是人家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哪怕在買房這一件事上,從有商品房到現在20多年,年年都押錯,想靠押對一把就翻身,可能性也是很小很小。如果“租售同權”真的會催生房價下跌,就那說明政府10年調控,都不如一紙文件,這差不多也是一種幻想。
生活總是有點艱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