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1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
作者:小杰子
明朝時期,在南方有一個村,名叫江州村。這里湖泊河流交錯,水資源豐富,當地百姓大部分已打魚為生。為了能夠一直延續漁業,從祖輩流傳下來一個規矩,就是每年3月到6月不得下水開船,否則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在這個村子里有一戶姓王的人家,家里的男主人叫王老漢,有一個18歲的兒子,叫王天賜,爺倆相依為命,家徒四壁,窮困繚繞。
王老漢老實憨厚,勤勞肯干。但是都是以打魚為生,不知為何別人家每次歸來都能夠滿載而歸,只有王老漢的漁船里寥寥無幾,同村的人都笑話他,到底是人打魚還是魚打人,然而王老漢卻不在乎別人的嘲諷,依然天天照常出船,雖然家里苦點,也能勉強維持生計。
兒子王天賜長的儀表堂堂,雖然也陪王老漢一起出船但也長的白凈斯文,但是家里是附近出了名的困難戶,已到婚配年紀卻沒有人家想把女兒嫁給他的。
王天賜倒對娶妻沒有那么大心思,但是從小卻一直在問父親,他的娘去哪了。每次問過,王老漢都說天賜剛出生的時候,他娘難產死了。王天賜開始還信,有些傷心,但是隨著自己一點點長大,感覺父親在瞞著自己什么。
同村的人提到王天賜的母親都會先一聲嘆息:“可惜了,多好的媳婦”,原來王天賜的母親不是本地人,突然一天被王老漢領進了家,由于長的美艷被不少男丁羨慕,女婦嫉妒,誰成想,生王天賜的時候就這么沒了。
又一年過去,春暖花開,已是四月,王老漢平時沒什么喜好,只愛喝點小酒,仿佛只有喝點小酒才得以入睡。雖然家里窮,但是周邊也有善良的鄰居周家,平時看到爺倆可憐也會幫忙照看年幼的王天賜。
周家僅有老夫婦二人,平時以種地為生,膝下無人。平時對天賜多有照料。王天賜也對周家夫婦心懷感激。由于現在是休漁期,王天賜沒事就去周家幫忙干活,王老漢沒事喝著小酒就會眺望湖泊遠方。
眼見到了四月中旬,王天賜早起做好飯后便開始叫父親來吃,誰知叫幾遍父親都沒有回聲,于是走到父親跟前突然一驚,父親嘴角一直流著黃水,身體不停的抽搐。第一次見到這場景把王天賜嚇得了一跳,馬上就把周家夫婦叫來。
周家夫婦來到后,也是一驚,周家媳婦卻是哭了起來:“這可如何是好”,周家男人摸了摸胡子道:“這病我還真沒遇到過,不過幾里外的山上聽說有一靈芝可包治百病,不知道能不能救了王老漢。”
王天賜本來不知所措,一聽有靈草可以治父親的病,忙擦了擦眼角的眼淚:“大伯大娘,我父親就先托付給您二位了,我去取那靈芝。”周家二老忙說:“你快去快回,路上小心,聽說這靈芝附件常有野獸出沒,你要小心”。
王天賜收拾收拾行囊便向深山走去。在山底路過一棵大樹的時候,正值晌午,烈日當空,王天賜走了一上午,身上也出了很多汗,于是便坐在大樹下歇息,從懷里掏出干糧仰望深山,希望自己一切順利。
就在這時,突然一個老翁倒騎在一頭毛驢身上,一手拿著葫蘆不知道是酒還是水仰頭在喝,可是伸出了舌頭,又搖晃了幾下葫蘆,葫蘆卻沒流下一滴。
毛驢載著老翁也來到大樹下,毛驢卻不吃草,看著王天賜的干糧流口水,兩只眼睛水汪汪的看著他。王天賜一看便把手里的干糧給了那頭驢,這時老翁說話了:“多謝施主,我這驢挑食,不吃草愛吃干糧。”
王天賜道:“無妨,我也是看他可愛,吃便吃了。”王天賜又開了看老翁的葫蘆道:“您這葫蘆是水是酒?要是酒我這沒有,水我到有一壺,不知道您喝不喝。”
老翁答道:“我這是酒,不過我現在倒是口渴了,但我平時又不想欠別人恩情,那咱們換一下吧,我把我的葫蘆給你,你把你的水壺給我如何?”王天賜道:“大可不必,給您水壺又如何,我本是無心之舉,不強求回報。”
老翁又道:“那不行,你做人有你的道,我也有我的道,不然我寧愿不喝。”王天賜看老翁不時還在吐著舌頭仰頭等著水滴出來,想他確實口渴又愛面子,不爭也罷,于是便把水壺和葫蘆換了過來。
王天賜擔心在家的父親,不一會便與老翁道別向深山走去。老翁撫了撫胡須,沖他去的方向點了點頭。
王天賜到了深山,看到一條清澈的小溪,于是在小溪旁給葫蘆灌水,本來只是專注著葫蘆嘴,待他轉頭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特別大的靈芝,欣喜過后便把靈芝取下便往家走。
下山途中又經過大樹下,此時已快日落,王天賜想起今日的老翁心想:“莫不是隱居的神仙幫助我?”也沒再多想,便繼續下山,星星掛在天上的時候終于到了家。
王天賜進屋后看到周家夫婦都在候著,夫婦倆看到王天賜手拿靈芝歸來甚是高興,于是馬上便把靈芝拿去廚房,待熬成藥后服給王老漢,不一會王老漢便不在口吐黃水也不再發抖。
王老漢咳嗽了幾聲老淚縱橫道:“兒啊,我還以為我這次就過去了,我心中的這口氣咽不下啊,有個事一直沒有告訴你,關于你娘的。”王老漢徐徐道來。
在他年輕的時候,一次喝酒在船上睡著了,此時正值四月中旬,等王老漢醒來的時候船已經飄到湖泊中央,王老漢想起此時是禁漁期不能下水開船,不能破了老祖宗的規矩,于是便趕緊兩手搖晃船槳往回趕。
誰知在離岸不遠的地方,突然船槳劃動的時候不知打到什么東西,忙趕緊停下船看看水中,這時突然看到水中好像有一個女子,頭上還流著血,王老漢忙把女子撈上來。見女子依然不醒就把女子帶回了家悉心照料。
女子醒來后,猶豫不決的說:“我不想連累你,我本是這湖里的蚌精,因受不了湖里龍王的調戲,便逃了出來,誰知誤撞你的船槳”。
王老漢道:“現在是休漁期,他想不到你在此處,等你傷養好后再去他處吧,”女子見王老漢心地善良便答應了下來,一天一天過去,倆人互有好感,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再加上女子年輕貌美免不得閑言碎語。
過了兩個月,馬上禁漁期大限已過,王老漢對女子說,我對姑娘有意,雖然姑娘是神仙,我不敢有非分之想,然不說出口恐怕遺憾萬年,女子害羞的看著王老漢又看看窗戶外的深湖道:“我也對王公子有意,只是怕連累于你”隨后便手遮眼眉哭泣起來。
王老漢便道:“都說姻緣天注定,我與你能夠結緣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以后的事我們再想辦法。”就這樣王老漢與女子在一起結為夫婦,并且懷上了王天賜。可就在王天賜出生哪天,湖里的龍王卻現身了。
原來是有偷偷出船的漁夫,為了保命說出了這個事,龍王才得知。龍王給蚌精兩條路。第一蚌精可以生下孩子,但是生完后就要跟隨龍王回到龍宮,并且以后王老漢每次出船都不能多得魚類,可保王老漢和王天賜性命;第二不生孩子,和龍王回去,給王老漢財寶,讓他享盡世間富貴。
王老漢舍不得蚌精,但作為一個凡人又不能奈何龍王,為了蚌精和肚子里的孩子,最后王老漢選擇了前者。生完孩子后王天賜的母親便被龍王帶走了,王老漢因此窮困至今,但是他依然天天在想念他的娘子。
王天賜聽后頓感心酸,于是跪到王老漢身前道:“感謝父親給我出世的機會”然后又想了想母親,眼淚不禁流了出來:“娘,你為了我付出這么多,我一定要救你。”王老漢忙攔住他:“你娘走的時候說了,要瞞住你,就是怕你沖動做傻事,我也是沒有辦法,不然非得拼了命把他救出來,可是咱們凡人又能奈何?”說完也在眼角抹淚。
王天賜站起身,義憤填膺道:“那龍王也是神仙,應該懂得人間道理,我與他講一番”于是王天賜駕著船來到湖中,此時已是深夜,周圍一片黑暗甚是安靜,王天賜大聲道:“王天賜在此求見大仙,望龍王現身。”
這時湖面開始卷起漩渦,漩渦中央一個水柱涌出,站在水柱之上的便是龍王,龍王不耐煩道:“你是何人?不知道,此處的規矩嗎,這時不能下水出船”
王天賜道:“我此次前來是想龍王大發慈悲放了我的母親,還望龍王成全”,龍王大笑道:“你這小兒,這湖中我最大,豈是你撒野的地方對我指手畫腳,當時留你一條性命已算開恩,休要得寸進尺!”
王天賜并不畏懼:“龍王修道不易,父親與母親結合是為天定,我母親寧愿舍棄仙家來到凡間,也是上天的安排,我一直無母現已知道真相,不想母親在受折磨,讓他圓了凡間此行吧。”
龍王大怒:“小小年紀,竟然敢出言教訓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讓你見識見識我的厲害”說完龍王左手掐指,右手指湖,這時一美艷少婦也是從一水柱而出,王天賜看到后心里不禁一暖,血濃于水,一眼就認出:“娘!”美婦見到王天賜突然大哭:“兒啊你不該來,當時我與龍王已約好,不傷及你性命,你來這破壞了約定,他定饒不了你”
說罷,龍王哈哈大笑:“你這小兒,今日破壞規矩看我不取你性命”說時遲那時快,幾十個巨大水柱沖王天賜襲來,只要一個打中,他必定船帆人亡,更何況幾十個大水柱,王天賜屹立在船上,雙臂張開想要阻擋水柱,他還不知道水柱的威力,但也只能靠本能的反應去招架。
就在這時,腰間的葫蘆亮了起來,大放黃光,幾十個水柱頃刻間便被收入葫蘆中。 “咦?”,龍王看到此景不禁一驚,這時一朵白云飄來,云上有個倒騎驢的老翁,龍王見到忙拜道:“見過張果老”,張果老摸摸胡須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緣分天定就讓他們走完這一世吧,一切皆有因果。你犯錯在先,這就是因。王天賜就是她的果,既然果已形成,何不成人之美?”
龍王本是湖里的小龍王,第一次見到位列仙班的大神趕緊道:“果老說的甚是”說完一到水柱拖著王天賜母親輕輕落在船上,王天賜和母親雙雙跪下:“感謝上仙幫助”,張果老:“王天賜你天性善良,孝感動天,這一世你的母親和你的父親可以相伴一世,望你們多行善事”…
說完張果老就消失了,就這樣王天賜把母親救回了家與父親團聚,從此以后全家不在貧困,日子也日漸富足起來,但是他們始終都沒有忘記多行善事,最后王天賜與父母享進這一世的美好生活。
聲明:民間故事核心是通過故事反應人世間的善與惡,意在弘揚傳統文化,借故事明事理、傳遞正能量,請不要與封建迷信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