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星期三。早上七點,從家里出發,步行半小時到學校。按步當車,低碳環保,也是健康所需,更是避開公汽的擁擠。年齡大了,就不再愛湊熱鬧。稍事準備,七點五十準時走進教室,指導孩子們開始晨讀。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光,頭腦清醒,記憶力強,正是孩子們讀書的最佳時段。預習課文,誦讀經典,記背名篇,都是晨讀的內容與項目。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用好了還是可以記住不少東西。
八點十分,鈴聲響,打開一體機,播放課件,給孩子們上第一節課。第一節課是語文,學習的課文是一篇訪談錄,文本通過季羨林老先生和一個小女孩的對話,巧妙傳遞了讀書與作文、讀書與偏科、讀書與積累的相關信息。這種文體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他們顯得有些好奇。語文課重在激發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估計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進入狀態,內心已受到了觸動。不過,課堂氛圍再有吸引力,仍有個別孩子呵欠連天,好像一夜都不曾睡覺。對學習沒有興趣,你老師再怎么激情飛揚,口干舌燥,甚至心急如焚,也無濟于事。至于那些神話般的言論,說什么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可能么?都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佬虛構出來的象牙塔。現實就是現實,除了面對別無選擇。當然,現在的課堂講的少,重視啟發孩子思維,發展他們的語言,培養他們的能力,為他們的將來奠基。即使一堂課再精彩,也有許多孩子未曾開口,不是他們不知道怎么說,是性格使然。不發言并不代表他們沒有理解。語文課要有詩意,要給人以美的享受,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地走進文學的氛圍。一個孩子即使成績一般甚至可以說差,只要他喜歡語文課,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是成功的,就是點亮了孩子們心中希望的燈。到了課堂最后,孩子們都懂得了閱讀的重要和積累的意義,還知道了學習不能偏科。充實的課堂總是顯得很短暫。當孩子們還沉浸在語文課堂的韻味中時,下課鈴驟然響起。和孩子們說聲再見,走出教室,腦海里還在反思課堂的成敗得失。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出教室,再精彩的課堂也抵擋不了課間休息的吸引力。我從不拖堂,拖堂是令學生反感的拙劣行為。
回到辦公室,坐下喝口水,搖搖頭,便開始批改作業。作業是小組長收上來放到辦公桌上的。改作業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必須仔細掃描,放現不妥的地方就要迅速作上記號,提醒孩子們更正。更正完以后,還得再檢查并評價,不然孩子們是不會引起重視的。班上五十七個孩子,平均一個本子只用兩分鐘,最少也要兩個小時。九點四十,第二節課下課,由于班主任外出學習,我要代理班務工作,親自到教室督查做眼保操的情況。絕大多數孩子都能按要求做好眼睛護理,個別淘氣的孩子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捕捉老師的行蹤和視線。
做完眼保健操,把孩子們帶到操場參加大課間活動。活動四十分鐘,是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孩子們交替進行速度更迭和花樣翻新的跳繩,體能與反應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由于是劇烈運動,隊形就變得有些凌亂,一會像麻花,一會又像長蛇。畢竟是孩子,也屬正常,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他們就是天使;倘若苛求,會讓你七竅生煙,甚至喘不過氣來。在我看來,健康第一,沒了健康,就不會有孩子們的未來。陪伴他們,就是守護他們的健康,就是為們的未來奠基。這樣一想,即使雙腿生疼,也值。
來不及休息,十點二十,到隔壁教室給另外一個班的孩子們上品德與社會課(簡稱品社)。品社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淺顯易懂,孩子們也就不太在意,課堂秩序會亂一些。他們也有了一絲世故,知道不是自己的語數老師,也就不那么配合。這就要求老師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把教材要闡明的道理寓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顯然要比在自己班上授課累許多。看來,教書不僅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活兒,至少腿部要經受考驗。我已是天命之年,站一節課還真有些累,可那種累卻又無法言說。
除了上課和班務,還要照護孩子們的生活。十一點五十,走進教室,看孩子們吃飯,有什么問題現場協調解決。我們五年級沒有德育輔導員,班主任外出學習,這一個月的陪護任務全都由我承擔。不在家,不在父母身邊,他們吃得開心,集體生活倒也不乏凝聚力。挑食的,動作慢的,最后還是吃完了,盤子里干干凈凈的。飯量大的,還可以去添加,配餐公司預備的有。半個小時后,他們又回到教室休息和自習,看看書,寫寫作業,我仍然到場陪伴,他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就一一給他們解答。中午一點過十分,孩子們趴在課桌上午睡。雖然這樣的姿勢對身體不利,可一時半會這已算是最好的休息場所了。我得等他們睡著后再悄然回到辦公室小憩一會兒。
下午兩點三十分鐘,少先隊隊會。班主任外出學習,我代理中隊輔導員,又進了教室。隊會是孩子們自己主持,我只是在最后作了點評,可依舊站了一節課。腿真的有些受不了,畢竟年齡不饒人,自然規律誰都無法抗拒。三點二十五分,去教室引導孩子們報名,選擇自己喜愛的特色課程,發展個性特長。完成所有的流程,又下課了。
下午四點一刻,再一次走進教室,腿像灌了鉛,拖都拖不動。小結孩子們一天的表現,指出需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四點四十五,陪孩子們到操場站隊放學。五點,孩子們離開校園,一天的工作結束。拖著沉重的雙腿回到家,就再也不想動了。可一盤點,好像什么也沒做。老師的工作就是這樣,細微瑣碎之中,蘊含著無盡的付出與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