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義2013年開始接觸和研究新媒體,運營微信公眾號超過32個,研究過的新媒體賬號超過19314個,培訓的新媒體賬號超過1000多個,想分享一點自己的想法。
2018年新媒體的機會在哪里?
2018年進入自媒體到底還要不要進去自媒體領域?如果要進入自媒體的話,應該選擇什么領域,用一種什么樣的模式才能走的更加長遠?
否則進去自媒體時間和精力走花進去了,又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是困擾在很多自媒體運營人員的心中的困惑。
一、2018年進入自媒體領域會不會太晚?
回顧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號、大魚號、網易號、一點資訊、喜馬拉雅音頻等等這些媒體平臺的發展歷程,我們或許能找到一些啟發。
2013年是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元年,誕生出情感類的大號咪蒙這些粉絲超過700萬的大號。也有像李叫獸這這樣專門研究營銷的公眾號。
也有十點讀書、羅輯思維這些粉絲1000多萬的編輯IP.再到2017年夜聽這樣的音頻類粉絲不斷爆發的微信公眾號。
2016年隨著今日頭條的崛起,企鵝媒體平臺,大魚號、百家號、一點資訊紛紛加入媒體平臺的研究,是的新媒體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2017年今日頭條、企鵝號、百家號、大魚號等新媒體平臺紛紛拿出100億估計原創作者加大原創內容的扶持,圖文原創作者創作內容的創業激情得到空前的提升。
但是不管在什么時候進入到自媒體領域,最大的問題在于打造什么樣的商業模式,自媒體作者才能走的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