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從前慢
新到四年級,那教室可能是學校最破的房子吧。隱隱記得,那教室是人字嶺結構,頭一次上課,班主任介紹時便談到了這房子,他說學校已準備整修,只是時間的問題,讓大家再克服克服。
對我們這些生性好玩的孩子來說,教室質量好壞倒無足輕重,只要能耍好就行了。班主任說話席間,一塊拳頭大的土塊便從房頂落下來,幸好掉在第一排桌子前面的空地上,誰也沒受傷,這就算真切感受了。
和我們相同遭遇的是同排最西頭那個教室,因為是同期建造的房子,也好不到哪去,倒常常聽人說那邊出情況,而我們這教室就開學那次有點意外。
這教室北面的窗子是沒玻璃的,剛開學那陣尚還湊合,再往后就蠻纏開了,又是下雨又是刮風,鬧的靠窗坐的人深受其害。天氣漸漸涼了,我們無一例外地再沒有那種坐臨窗戶的優越感,尤其怕那冬風割人。
有一天,老師發動同學們拿塑料紙糊窗戶,尤其給靠窗坐的人說。我恰坐在第一排北邊靠窗位置,沒有多考慮很爽快就答應了。可就是這一答應,答應成后來的尷尬來。
那天回家,我給母親說了老師讓找塑料紙糊窗戶的事,她說挺好的,一會她把尿素袋子內膜拆下來洗了,等晾干了讓拿到學校去。我沒有多說話,但心里明顯有點不舒服,想著怎么就不能從夏天剛買的蓋麥子么塑料紙上剪一塊下來啊!
到了老師說的時限,同學們差不多都按時拿來了塑料紙,我也把母親準備的拿了過去。教室里尤其熱鬧,因為大家拿的新舊大小薄厚都不一樣,有個家庭闊綽的同學拿的是嶄嶄新的,聽說是家人專門從商店扯的,有的拿的是雙層的,一看就是夏天買來用蓋麥子的,終歸是琳瑯滿目、各式各樣。
看過大家拿的塑料紙,再想想我自己拿的,倒讓我萬分羞愧,不好意思讓人看了。相比之下,我拿的塑料紙,一來小,窗戶高低左右都不夠,二來薄,看起來都弱不禁風,三來皺,母親洗時不注意,滿處都是褶痕。我都不知怎么貼到窗戶上去?!
一會班主任來了,看到大家都帶了塑料紙,簡單進行分配就開始“動工”,教室一下又陷入鼎沸之中。個子高的上了窗戶,有的遞圖釘,有的拿塑料紙,還有的站在底下保護著上面的人,沒有分工卻不忙不亂。
教室西北角這個窗戶由三排六個人負責,我是其中一個,別人要塑料紙時,我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帶的太小,先用別人的吧。可問了另外拿塑料紙的,等出來卻還不如我的,鬧的大家有些尷尬,眼看別的窗戶貼的熱火朝天,我突然有種“負罪感”。
班主任這時走過來,問出什么問題了,有人如實說了情況,他忙問哪里還有多余的塑料紙,那個家境好的同學說他那還多著,順手遞來了一張。我們誰都不說話趕緊著比劃、裁割和粘貼,很快原本漏風的窗戶就成了新的模樣。
等一切都完工,同學們都欣賞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班主任肯定了大家的努力,而我心里的責怨又一次升騰起來,不時還有人私語著“誰誰誰真丟人”“拿的塑料紙怎么樣怎么樣”的話。說者許是無意,我聽的絕對有心,覺得自己答應過的事卻沒有做好,還差點沒糊上窗戶,心里倒不是滋味來。
那次糊窗戶的事后,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沉默寡言,尤其不愿再夸口答應別人什么事,生怕鬧的像那塑料紙一樣的不合適來。現在去想倒沒什么,可我當時卻執拗于此,甚至覺得自己背棄諾言一樣,實在羞愧難當!
窗戶糊好了,冷風再進不來,窗外的田野卻遠了,麻雀也一下子沒了蹤影。我和同學曾說,其實沒有糊窗戶前也挺好,那點凍也死不了人,倒是這一糊竟成了一片朦朧,那朦朧之中卻有我的自責!
《苦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