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部分孩子比較晚放學,有家長在群里詢問,小貝的老師在回復:“各位家長好!以后如果孩子上課講話,作業沒有按時完成,排路隊吵鬧,我都可能會留下孩子們!如果你家路程比較遠,家長沒有辦法來接,或者不方便留下孩子的,提前私發信息給我。我會盡力避免。”
我心疼孩子,于是回復了一下:“我覺得吧,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甚至比我們上班的時間還長,能讓孩子早點回家就讓孩子早點回家,違紀的事可以私下溝通。”
然后老師就似乎不開心了,帶著點冷嘲熱諷的感覺,說:“孩子們如果能聽家長的勸告那更好,老師也不想留下他們,也有孩子要教,也想早點回家的。希望孩子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影響其他同學。?您也是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好。希望您的孩子能給大家做自律的好榜樣。”
接著我私下與老師聊了,聊得比較多,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看見孩子,理解孩子,善待孩子。
但是老師似乎情緒不太好,一股腦地責問:“麻煩您幫我們老師想想孩子屢教不改的該怎么辦呢?不能罵,不能打,又不能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嗎?現在不是正好請教一下您來教教我怎么做,我洗耳恭聽。你不正是一名老師嗎?我也想向您一樣做個技科老師,不用關心孩子的成績。快樂成長,強身健體,開心快樂,這樣也是我們老師的夢想。”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無聊的話題,也是極不負責的,如果除了打、罵、留就沒有辦法了,那誰做老師都可以,就沒有專業可言,而且怎么做,不應該問家長,這是老師的事,是老師的專業的事,這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學習的。
今天我們如何做老師,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小時候希望老師怎么做那就怎么做,問問自己的孩子希望教她的是什么樣的老師就做什么樣的老師。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沒有通用的“術”,只有“道”——低下身子,聽見孩子的聲音,而不是學校、家長的聲音,真正的好老師一定是孩子們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