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傅苛訥
我絕對記得,第一次見到這個作者時,他不叫傅苛訥,他叫查良庸。
兩個名字看起來皆非等閑,實力自然不一般。
那時候初在簡書寫文不久,炙熱的新鮮感沸騰不息,靜不下來,停不下來,翻文章,淘作者,樂在其中,不疲不倦。
于是,在某人(忘了是誰)關注的人中發現了這個很特別的名字,自然要一窺究竟。
真正的劍客,一擊斃命。真正的作者,一文折腰。
貼切點說,給跪了。
只是因為在簡書中多看了你一眼。
字里行間,彌漫出積淀的厚重與深沉。文字與閱讀交融,感情與理性并駕,力透紙背,傳遞給我,穩穩的踏實。
那是我這輩子都鞭長莫及的文字造詣,那是我下輩子都望塵莫及的閱讀總量,何況,他還很年輕,他還要寫下去,讀下去。
嘖嘖。
這一切,全是感覺,我不了解他,他不認識我。我留過一次言,他回過一句謝謝。
平時,他不常上來,前一段還把所有文章拿下,一度擔心,他要撤。不知什么時候,又放了回來。虛驚一場。
對于不熟悉的高手,我一向不敢妄做評價,看看別人是怎么說的吧。
“有種王小波即視感。”
“你不出名,天理難容啊。你多大了?我不知道多大的年齡可以寫出這么魔幻的文字(暫且原諒我在貧匱的詞匯里用魔幻來修飾你的文章吧)”
“難得水準的好文章!!讀起來暢快,甚至感覺到飄逸的感覺。”
“看你的文章,感覺像做夢,第一次感覺到文筆的功力深厚是什么概念。回復你的每句話都感覺詞匯匱乏,用詞不當。所以是真心折服。”
或許是我井底之蛙太狹隘,過于把網絡當做休閑娛樂的場所,往日很少帶著認真上來轉轉。乍一碰到有才華的人,不知所措。時間久了,才發現,類似的人物在簡書不在少數,非常有幸還結識其中一二。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除了發文章,偶爾回復評論外,基本不瞎扯不出現。僅這點,足夠我奔波在永遠學習努力看齊但始終做不到的路上。
有些差距,不是用來彌補的,而是拿來仰視的。
不過還好,我頸椎不錯。
據此,是不是還可以歸納出一個顯而易見的廢話,文字在簡書外。
6.LnYu
好了,尷尬的時刻終于來臨。
這人,我忘啦。
我忘了她是誰,我忘了怎么在簡書相遇,我忘了為什么關注她。
不留痕跡,沒有回憶的余地。
文章不熟,人也陌生。
我天。
原諒我。
沒事,反正她看不到這里。
沒事,反正我也不會取關。
沒事,反正她很少會露面。
那,就這樣,吧。
7.段皇爺
咳咳,不敢下手。
他,他,他太厲害。
文章寫的厲害,道理講的厲害,思維清晰的厲害,語言組織的厲害。對這類人,于我,一貫而言,只可為友,不可為敵。
玩笑了。
其實,接觸久了,能感覺出來,冷靜理智的文字下,是有溫度的青年,是鮮活的青春。
初觸其文,一見傾心。那些文字,時時讀來,興味盎然,不減當時。不單獨拎出來,不痛快。
《讀書就是娛樂,何必那么認真》(可惜沒有了~)
《如果下不了筆的話,寫流水賬吧》(可惜不見了~)
還有等等,那些我早已遺忘名字的文章。
第一次開啟他的文章時,就覺得不一樣。老成的底蘊,沉穩的口氣,詼諧的韻致,令我耳目一新,深深的著迷。豐富的句式,飄逸的手法,工整的表達,令我垂涎不已,雋永的享受。
哎呦,我是打心眼里喜歡那些文字,一直向往,馬不停蹄。奈何自己無論從思想高度還是文字水準,遠不及作者,窮詞盡墨,亦寫不出點道道聊以評論,便默默的一旁看著。
日后,看到作者令一篇《推薦幾個我特別喜歡的簡書作者》,實在抑制不住欣賞的沖動,組織幾下語言,斗膽留了幾句話,好歹算是釋放出心情,輕松許多。不過并未得到作者回復,或多或少,難免有點失落。順便留意了下其他評論,作者同樣沒有回復,沒作他想,就這么過去了。
新鮮感,濃稠如蜜。接下來的幾乎每一篇文章,揣著追美劇的心,急迫的渴望更新,可以算是看得最多的簡書作者。
所以,很早就有了重大發現,作者才大二......
我嘞個去啊!我的心在嘶吼。
那時候,畢竟在簡書上混了些時日,膽子壯大不少,再次提起精神,給作者寫了評論。
沒成想,作者竟然回復,喜出望外。更加沒想到,作者說我評論精彩,喜上眉梢。關鍵是,作者有關注到我,與有榮焉。
慢慢的,日子久了,熟悉起來,增進不少了解。
作者愛看書,是真愛,沒有摻雜世俗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就像有人愛吃,有人愛玩,是一種天性。
作者曾經給我寫過一個長回復,真摯的講述了他在簡書的開始和不回復評論的考慮,我一時語塞,沒有回復,至今心存芥蒂。好在結尾是個祝福,權當我不作回復的借口吧。
那個早上,晨光比平日沉重,空氣比日常輕松。認識一個人,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誠懇,會發現,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因此不一樣,都會深一點,都會開朗一點。
明媚的從來不是陽光,是人心那些值得被照亮的地方。
一下子,頃刻推翻了因為不了解而暗自偷生的不良印象,有血有肉起來。
時間再久一點,最重大的發現才漸露頭角——比文章更精彩的,是評論。比評論更刺激的,是皇爺的評論區。
怎一個精彩紛呈,怎一個人生百態。
都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可林子在哪,原來,就在這兒。
都說世界太大,我想出去看看。可沒來過這個評論區,別說你見過這個世界。
具體如何精妙絕倫,如何扣人心弦,此處省略上下五千年,六合盡在不言中。
對于一顆青春正盛的心,如何面對如潮的惡意。換做我,恐怕有一陣必會空枕難眠,長夜幽怨。
對于一個芳華正好的人,如何正視劈頭的指責。換做我,恐怕有一陣必會怒怨郁結,不得安寧。
讀書或許真的使人明智,作者在一個稱不上成熟的年紀表現的成熟練達,一路少不了唇槍舌戰的洗禮和針尖麥芒的尖銳。換做是我,一場場,難以想象。
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者不暴。安在一個二十出頭的孩子身上,似乎是有點過,但境界在那里,方向在那里,便有了輪廓。
其實,我也不清楚我們算不算熟。很少見作者和誰走的很近,顯的很親。他不抱團,仿佛遠遠的凝望,隱約綻出一個笑臉,交心淡如君子。
花樣年華,生活中的他定然是令一番模樣,我不需要去翻遍,追隨文字,就是晴好。
看得稍微多了一些后,在這里,自己的文中,弱弱的妄加評價一下。作者后期的文字,難見初識時的純凈與貞好,趣味性流失不少。或許是我心態此時不如從前,或許保持有趣是件非常難的事,或許,我們都有變化,隱匿在時光中,未曾發覺。
光陰荏苒,實力永恒,風格不減。喜歡數在那里,閱讀量在那里。當我在別處,在知名網站,不經意看到作者文章時,會激動的顛顛跑去,懷抱不知何來的喜悅與從天而降驚愕。有聲音在無聲的渲染著,我們互相認識,我倍感榮光。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后評。一夜風輕云散,文字依舊躍然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