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我在微信上群發了一條消息:
2017,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是什么呢?
消息發給了110個人,收到50條回復。
這些回復的人中,有我的學生,同事,朋友,家人,他們或與我同齡,或是比我小,或是我的長輩,而最想做的事也因年齡的不同,有明顯的差異,大抵可以分為三類:
比我小的朋友,學生:
期末考試能拿到一等獎學金;
能順利拿到執業醫師證;
論文開題順利通過。
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
有穩定的工作;
拍全家福。
考研順利通過;
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照相機。
與我同齡的朋友,同事:
談戀愛結婚;
提高個人素養,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提高生活質量,養生、旅行、讀書。
談戀愛;
結婚;
生娃。
有人愛;
有事做;
有期待。
家人健健康康;
和我愛的人能有一個小窩;
生一個健康漂亮的寶寶。
我的長輩:
解決娃的婚姻大事;
養生益壽;
準備退休。
女兒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兒子學業有成;
補拍婚紗照。
大兒子找個好媳婦;
女兒找到好工作;
小兒子學業有成。
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追求。
想起了上小學時每年最開心的就是過年,因為可以穿到小紅鞋。小紅鞋以奇特的魔力貫穿了我的童年。不記得穿過多少雙小紅鞋,只記得不管春夏秋冬我都喜歡穿紅色的鞋子。穿上它,仿佛成了會魔術的公主,耀眼又光芒。
也許小女孩都有一個公主夢,夢里有誘人的蛋糕,華美的衣服,漂亮的鞋子,帥氣的王子。
上高中后,不再做公主夢,而是希望自己能進入夢想中的大學,馳騁在校園中成為快樂的自由自在的小鳥。
真正走入大學,又開始憂心將來的工作。每天上課看書,跑步打球;周末忙忙碌碌,體驗各種短工;假期到處閑逛,倒也充實,精彩。
參加工作后,陷入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中。被媽媽感慨,這么大個人了,都沒人約。也是單身狗的悲哀。脫單成了生活永恒的主題,嫁人成了生活不變的命題。
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追求,正如人們新年最想做的三件事。
娃娃們期盼學業有成,畢業找到好工作,能有自己的旅行,能開闊眼界,能在每一片熱土留下自己的腳印。
大齡青年,期望得到愛神的眷顧,收獲愛情,感受婚姻的甜蜜。已婚的又想著三年抱兩,掙錢養家。
媽媽級的,已不為自己著想。三件想做的事必有一件是關于孩子的,就像張老師三個孩子,三件事也就成了每個孩子各一件,心心念念全心牽掛的都是孩子。
做好人生每個階段的每一小事,你也就成了人生贏家。
1學生時代努力上進,提高自己
平凡如我們,沒有思聰的家世背景,更不能如他般拿出五億練手。所以努力必不可少,有目標,肯努力,那未來就算沒有光亮,也至少有前進的方向,走著走著路就通了,走著走著天也就亮了。
這個過程你也就提高了自己,磨練了自己,別害怕,你輸得起,因為年輕。年輕的你,大有作為,無所畏懼,大步向前走。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2青年時代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困惑著,未來的Ta在哪里;迷茫著,未來的Ta丟了;期盼著,未來的Ta快回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如李清照的詩,正在尋覓愛情,期待愛情的人兒,請放寬心,生活欠你的,會還回來。
你要做的便是不斷的提升自己,使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使自己的生活有品質,這樣當喜歡的人出現時,你才可以自信的站在他的身邊。
所以懷著感恩的心,當愛情來臨時,真誠的對待,不欺不詐。只做一人的暖壺,只做一人的小棉襖,傾盡所有的付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3中年時代養好娃,教育好娃
人到中年,心心念念的全是娃。娃健康快樂便是最大的心愿。不管是富養女,還是窮養兒,只要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豁達的心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就足矣。
想起了林徽因和陸小曼,同一時代,同樣富養起來的女子。兩人在琴棋書畫間不分伯仲,才貌相當,卻在以后的生活中大相徑庭。同為名媛,一個成為了一代建筑師,詩人,作家;一個離婚,墮胎,吸大煙。同樣是富養,一個養了精神,一個養了物質。
歸根結底,教育是培養人一生的追求,不僅僅是獲得一份工作,不僅僅是取得一份收入,它更是一個人一生提綱挈領的精神追求,有思想,有追求,而不是渾渾噩噩,紙醉金迷一輩子。林徽因的教育養了她的追求,養了她的眼界;陸小曼的教育養了她的享受,養了她的紙醉金迷。
養孩子,是養孩子的精氣神,教育好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人生態度。中年時代,養好娃,教育好娃。
4老來堅持鍛煉,身體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上天最大的恩賜。老來堅持鍛煉,注意休息,注意飲食。身體健康,自己快樂,孩子也能少些操心。擁有人人羨慕的好身體,擁有氣定神閑的態度,擁有大智若愚的智慧。含飴弄孫,體驗兒孫繞膝的快樂。
每一階段皆有每一階段的煩惱與快樂。也許還沒意識到,但這一階段已然來臨,輕松的過,快樂的活,開心就好。一輩子這么短,沒必要浪費在無聊又傷神的事情上。一輩子那么長,總得有點追求,才不至于太空洞。
珍惜幸福,活出精彩,加油,每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