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吃,我總是樂此不疲。人活一世,有喜有憂,但不管是怎樣過一天,吃是必不可少的!
說起家鄉菜,那不是我每天都吃著在的么,而讓我最記憶深刻的還是外婆做的家宴。
每逢過年過節,媽媽、舅舅、小姨我們都有時間回家的時候,必是一大桌子的飯菜,讓一個個想保持身材的人兒都忘了形。
外公外婆有著那個時代典型的生活模式,外公每天外出去鎮上上班,外婆每天就在家操持家務,家里總是收拾的井井有條,一塵不染的,生活也從來都是自給自足,自己種谷、麥子、花生、玉米、還有自己的菜園子,如此周而復始。
而我的整個童年都生活在外婆家,那時候條件雖不是很好,但從來都沒有苦過我。我除了上學,放學后唯一的家務就是喂雞,撿雞蛋,然后打掃院子。這些雞都算是功臣,因為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是每天早上補充一個雞蛋的營養了。
越來越大,越走越遠,回家的次數也屈指可數,但是最留念的還是外婆的家和外婆做的飯菜的味道,尤其是雞子火鍋和熏肉。
每當要回家時,外公就會早早的抓一只雞,從殺雞,去毛,到開膛皮肚,洗干凈,接來下就交給外婆下鍋翻炒,起鍋燉,一步一步井然有序,我總是那個愛圍觀和助威的人,隨后香味就肆無忌憚的充斥著我們的嗅覺。
火鍋上桌后,濃郁的雞湯,讓人一看就想喝,雞肉鮮嫩多汁,外婆總是記得每個人最愛吃的那一部分,然后給我們布菜,每每會把雞肫先夾給我,雞翅給小姨,喜歡雞爪子的舅舅,然后兩只雞腿分給最小的弟弟和我們家陽陽哥哥,總是把好的都給自己的孩子們,等干貨都吃的差不多了,還有雞湯就會燙家里新鮮的青菜,那是媽媽的最愛,覺得既不會長肉,也更有營養,有家的味道。雞子火鍋千千萬,我唯獨最愛外婆家的這一款!
熏肉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每年殺豬后,肉除了灌香腸,自然不能很快的被吃完,那時候也沒有冰箱可以保存,而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把一塊塊有肥有瘦的肉掛著先是晾曬,再隨著冬天生柴火取暖時,用煙熏,有時候烤火,還能看見油滴在火里呲呲的響,等熏好了,再抹上鹽巴,放在一口大缸里腌制,隨時可以拿出來吃,保就那樣保存整整一年都還那么美味,當然一般都是分給我們了,平常炒菜做配菜也好,單獨蒸了做一盤菜,也很受歡迎,看起來晶瑩剔透,肉皮很有嚼勁,瘦肉咸淡適宜,肥的肉咬在嘴里可以瞬間化到整個口腔,從不喜歡吃新鮮肥肉的我,倒是獨愛這熏肉的肥瘦和肉皮。
這兩道菜是外婆家桌子上必不可少的,外婆的巧手總能用家里的食材燒出一桌子的美味佳肴,除了這個,還會做米酒、麻糖、蛋卷,磨豆腐,蒸包子,打糍粑,泡蘿卜,腌韭菜,還帶著我釣龍蝦,捉魚,掰竹筍,采蘑菇····,總是滿足著像饞貓的我,也給了我足夠的童年的樂趣,原來外婆一直是個十足的家庭營養師和生活美學家!!
有些人總是羨慕城市的生活,而我卻總是自豪著自己在鄉里成長,因為書本上不管怎么教我們分辨小麥和水稻,也不及自己親眼所見,親自感受來的真切。每逢回家我就指著園子里的菜讓我們家俊哥分辨,土豆的葉子是什么樣,哪是花生的葉子,讓他猜這樣的葉子下又長出來的是什么,答不上來的他,也因此時常被我無情的“嘲笑”著,真心懷念摘板栗,黑桃,李子,橘子,桃子,枇杷的時候···
喜歡這個我長大的地方,喜歡外婆家所有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是親情的味道,是每一天都更好的味道!現在是我最最最滿意的人生階段,家人都健康,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外公外婆現在也都是古稀之年的人,一輩子勤勤懇懇,樂于助人,養育了三個孩子,媽媽、舅舅、小姨,都是性格溫和,品質堅韌的人,還養育我長大,做兒孫的我們都想讓他們停下來享享福,可他們就是不愿,有著輕松過活的能力,卻更喜歡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日子,說是當鍛煉身體的方式,我們也只能作罷。
從外公外婆身上學到了太多,喜歡這樣寧靜的生活,勤勞、樸實能創造財富,能帶來健康,能造福子孫后代,希望一直這樣健康著,這樣的安心,也是我們心靈最好的棲息地!想永遠都吃不夠的外婆獨有的味道!也希望如外公所說,五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