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小慢可主題征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 用雞蛋碰石頭,無論石頭是多么正確,雞蛋是多么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看了這段話,我覺得說這話的人是個大仁大義之人。
雞蛋是弱者,而石頭是強者。說者寧愿永遠站在弱者這邊,支持弱者,給弱者翻身的機會。但是現實生活中,我認為用雞蛋碰石頭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既然是弱者,最好不要用雞蛋碰石頭。
在生活和工作中,類似雞蛋碰石頭的都以慘劇而告終。
譬如說在職場中,員工相當于雞蛋,而領導則是石頭。領導們往往有著很強的自尊,他們通過發布命令來得到一種滿足感。對于領導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比冒犯他們的權威更讓他們惱火的了,特別是在一些公眾場合,如果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就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反擊。
有些下屬是天生的愣頭青。他們覺得領導犯了錯誤,就會不分場合地指出來,甚至會使用一些過激的言辭。這些言辭就像尖刀一樣刺進領導的心里。這自然會使領導火冒三丈、大發雷霆。盡管很多下屬是出于對公司和老板的忠誠,才提出一些反對意見,但如果言辭不當,就會讓老板覺得你對他心懷不滿,從而對你產生敵意。
當你傷害到了領導的面子,領導就有可能惱羞成怒,進而失去冷靜的判斷力,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讓員工吃不了兜著走。先從古代說起。
三國時期,諸葛亮顯露出了過人的才智,他火燒博望坡,把曹操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大將夏侯惇對曹操說:“劉備現在就如此猖狂,以后肯定是我們的心腹大患,一定要趁他羽翼未豐之時把他除掉。”
曹操非常同意夏侯惇的看法,于是決定發兵討伐劉備。
這個時候,孔融湊上來進言。他說劉備是漢室宗親,曹操出兵則是不義之師,一定會一敗涂地。這番話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下去后長嘆一聲:“最不仁義的人去討伐最仁義的人,豈能不敗?”不想,孔融這句話被人偷偷聽去,向曹操打了小報告。結果,曹操在盛怒之下殺了孔融全家。
孔融的這種行為就是在用雞蛋碰石頭。雖然他很有才,卻不知天高地厚,對領導出言不遜,把曹操說成是最不仁義的人,終于招致殺身之禍。
還有,劉禪與李煜同樣是亡國之君,同樣被當權者俘獲。同樣像人質一樣生活。
劉禪,降魏后還能客居他鄉封爵俸祿頤享天年,表現出樂不思蜀,既像老實又似裝傻,使司馬昭對其放心,得以盡其天年。
李煜則不同,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表現非常憂傷,對故國充滿懷念,寫詩緬懷。結果是什么,被當權者賜一瓶毒酒。
面對強權,劉禪懂得示弱,不干雞蛋碰石頭的傻事。而李煜不識時務,表現出文人的傲骨,終究是干了雞蛋碰石頭的傻事,招來了殺身之禍。
那么對于我們這些現代人來說,要怎樣才能避免“雞蛋碰石頭”的慘劇呢?
曾經,某科技公司招聘了一批應屆畢業生,李某和張某作為某名牌大學營銷系的兩名優秀畢業生,進入了該公司市場部。他們兩個人都曾在學校里拿過一等獎學金,并且都很聰明。于是公司領導決定把他們當作重點培養對象。
李某愛爭強好勝,總是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對很多資深同事都不屑一顧,經常就專業問題發表不同意見。他還有點目中無人,根本聽不進同事和領導的意見。有一次,他甚至因為一個客戶和領導吵了起來。久而久之,公司里的人都不愿意和李某打交道,一些重要的市場活動也不讓他參加。到了后來,那個受到李某冒犯的領導對他進行了報復。以缺乏團隊精神為由,要求公司人事部門終止了和李某的合同。
張某的性格和李某不同。他為人開朗,總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幫領導和同事處理一些瑣碎的小事,比如接收傳真、幫同事帶午餐等等。在和同事交流的時候,他總是一口一個“師兄”“師姐”,叫得同事們心花怒放。張某經常被帶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張某的進步很快,沒過多久就能自己策劃一些常規的活動和項目了,因此得到了提前轉正的待遇。
李某和張某之所以有不同的結局,不是因為他們的知識結構或智商不同,而是因為李某自視過高,犯了雞蛋碰石頭的職場大忌,張某則懂得示弱的技巧。
好為人師是人們的天性,經常請教別人可以獲得對方的好感。在工作之余多幫助同事則是團隊精神的表現。因此,在職場中混得最好的往往是那些嘴甜手快的員工,他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和領導、同事打成一片,讓自己獲得快速的提升。
雞蛋之所以會去碰石頭,是因為他們過于驕傲、自視過高。越是優秀的人往往越缺乏妥協和低頭的意識。但是人在屋檐下,不低頭就會碰壁,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要想讓雞蛋碰石頭的愚蠢行為不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學會示弱。
當然,示弱也是有底線的。當別人超越了你的底線,比如你的人格受到了極大侮辱的時候,就不能再示弱,而是要堅決的反擊。這不是雞蛋碰石頭,而是一種氣概。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底線,那么就等于放棄了生存的機會。
當碰到能提升自己職業形象的時機,就要該出手時就出手。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小勝利,但是當這些小勝利累加在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成了公司里最受歡迎的人。
所以在職場中還是生活里,都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用雞蛋碰石頭!即使你的觀點是對的,也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態度和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