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觀念。而一個人的消費觀念,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系。有的人會因為曾經的貧窮,在他有錢后仍舍不得花錢。有的人會因為父母習慣大手大腳花錢而到自己經濟獨立后習慣超前消費。
哪一種消費觀念都沒有對錯之分,只要你所有的消費是在你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是你所能掌控的。
我的父母是屬于很節約的人,他們的消費觀念也很滯后。像買房子,他們也會選擇一次付清的那種。他們害怕債務,害怕貸款,那樣會給他們帶來極度不安全感。
買條內褲20、30塊錢,他們會覺得天價,逛商場看到吊牌他們會覺得吊牌價是在開玩笑,沒人會買。當然,他們不是沒錢,他們只是舍不得給自己買好的,舍不得給自己花錢。
在我們這兒的小城市里,爸媽的經濟條件算是不錯的,但是根生蒂固的消費觀念讓他們對消費、對享受存在誤區。也許是以前窮怕了,只有把錢緊緊地攥在自己手里才有安全感。
爸媽從農村打拼出來,過了很多的苦日子。家里的資本也是一步一步辛苦積攢的。因為知道貧窮的日子有多難挨,所以有錢了,也不敢大肆消費。但是對于我,爸媽永遠都是慷慨的。
結婚前,我的很多消費觀也受爸媽的影響,盡管自己已經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但買衣服也只愿買某寶款。女孩子,誰不喜歡買衣服呢,于是我總是在買衣服,幾十塊錢一件的,一百來塊一件的。
買回來的衣服,不是版型不好,就是質量不好,要么就是穿幾次就渾身起球。然后再買新的。看上去買的是便宜的,實則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后來我結婚了,結婚后受老公家庭影響,我開始慢慢嘗試給自己買好的東西。買好的護膚品、去商場買衣服。當然便宜的我也穿,只是不再是滿衣柜的某寶貨。
當我開始舍得給自己花錢了,我覺得生活真的不一樣了。那些穿在身上的衣服,原來真的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味和層次,那些用在臉上的護膚品真的貴得有它的道理。那些上百的內衣,比幾十塊錢的穿在身上真的會舒服不少。
現在的我,減少了買衣服的數量,開始追求質量。從剛開始只舍得買貴的外套,到現在里外都開始追求舒適。就像有人說的:“我們的錢不是花出去了,只是換一種方式陪伴你。”它可能是一件喜歡的衣服,可能是一件喜歡的首飾,也可能是一次旅行。只有把錢花出去了它才實現了它的價值。
現在的我,再也不是那個只會買便宜貨的姑娘了。我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買最適合的,也會給家人買更有品質的東西。對于什么東西該買,什么東西必須買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我會給爸媽買舒適的羊絨衫,建議他們扔掉舊的不保暖又厚重的線衣,我會要求他們定期體檢,買保險。我會給80歲的外婆挑選柔軟輕薄的衣服,讓她既舒適又保暖。
以前不懂為什么有的人賺錢喜歡給別人花,現在才慢慢懂得,自己賺錢給家人花,真的是一件極其開心的事情,會讓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爆棚。
沒事多掙錢吧,別讓你掙錢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親人衰老的速度。趁現在,你還有時間、有機會給他們買點他們一直想買又舍不得買的東西,他們不是不喜歡,只是舍不得。
有條件,也買些喜歡的東西犒勞一下自己吧!因為你的努力,值得擁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