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設工程并沒有多偉大
首先,我們要明白:除了大自然有限的免費恩賜之外,我們取得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政府的所有投資都來自納稅人的。(①)(通貨膨脹本身只是稅收的一種表現,并且是極其有害的的形式。)
即政府即將或最終要支出的沒一塊錢,都必須通過征收來彌補。
現在是不是覺得政府所做的“豐功偉績”并不那么光彩。
那么繼續。
以建橋為例。設建一橋,假若它能滿足民眾需要,緩解交通困難問題,民眾并不會鬧事(深層含義即讓納稅人覺得錢花在這里沒問題,沒毛病,比不收稅讓他們的消費更有價值)。但目的若是為了“提高就業機會”而建橋,那么就要仔細推敲了。
當提供就業機會成了目的,那建橋的實際需要反而不重要咯。這時候政府會站出來無中生有,自圓其說,譬如為了連接河東河西,提出質疑的人(呵呵),在中國,你就是被認為不識時務的(呵呵)。
現在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發生于造橋之前,第二個流行于建成之后。
第一個指出這座橋可以一年提供多少(具體數字例如500)的工作機會。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這座橋,就沒有這么多工作機會。(呵呵呵呵)
眼光放遠,去看背后。不只關注政府公共建設的直接受益人,還要去看間接受波及的群體,然后你會發現。
造橋工人這一特殊群體會獲得更多工作機會,然而造橋的錢卻要從稅收中支出,也就是造橋的錢要從納稅人中抽走。要是造橋花上1000萬,他們就得支付1000萬,而也許他們本來是要用這些買急需用品的。
從這可以看出,造橋只不過是就業機會的轉移:從私人領域的就業機會轉到公共領域。說的不好聽點就是要在公共領域提供就業機會,就必須破壞掉一個私人領域的就業機會!
現在看來,那些“豐功偉績”光彩嗎?
橋建好了,第二個問題來了。
假定那是一座漂亮無比的大橋。那他們那些人就會說,哇啊,沒有政府哪能做出這么漂亮的橋,這都要歸功于政府投資的神奇魔法。然而他們只能看到這座大橋。沒有想象力的人當然看不見那造橋的錢可能在他們納稅人手中變成冰箱,洗衣機等等。
所以政府只是犧牲其他機會,用于特定的財富創造上,也許犧牲的機會會比這個重要很多,到沒有想象力的人看不見。
最后以一例牛逼(呵呵)例子說明。
一座令人震撼的弧形攔水壩——納西河谷的諾里斯大壩。這里是攝影師的天堂,公共建設,公共所有權,公共設施運營奇跡的象征。
奇跡?
這有什么好令人驚奇的?為什么要視為奇跡?不過是讓一些地區更加貧窮了而已。
所以,所謂奇跡不過是一種應有的普通事件,若用如此龐大的資金去建設任何一個大型項目也都是應該發生的,代價是其他人的更加貧窮,更或者這筆錢關系到某個工廠的安危。
那么,政府的公共建設還那么偉大嗎?還那么光線亮麗嗎?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