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19 11:45
古典:如何成為某一領域的高手《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都來聽聽吧http://xima.tv/kdg9Dg。(分享自@喜馬拉雅FM)
認真聽了4-5遍,醍醐灌頂。古典外表看著辣么爺們,聲音怎么辣么“娘”咧,如此溫柔、親切,我喜歡!有趣而認真的古典簡直如同王小波那樣成為我的楷模,向著他們“開炮”!老師說了,知識內化最佳途徑就是寫作和分享,那么就寫出來分享出去吧。
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學習四核』,即學習目的、資源、快速轉化為技能和才干、形成價值即成果。
【學習目的須明確】如果學習目的還不明確的話,那就放下吧,不要再繼續下去了,你堅持不下去的,學習廣泛卻常常半途而廢的我是可以深深地證明這一點的。好的學習目的有四個:1.好奇,認為這個東東很有趣很好玩,想要認真研究;2.形成能力,以養成此特定能力為準;3.解決某個具體問題,以問題的解決為標準;4.價值化,學會后有助于你的進一步的行動,工作的需要、自己成長的需要等。壞的學習目的也有四個,要避免:1.別人都學也跟著學;2.不學習有負罪感;3.好的學習資源太貴;4.學好后再練習。
【學習資源】順序為:人,事,網,書。其中書本是最低效的學習。
『人』善于發現他人優點,每個人最少都會有1–2處優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試想假如每天都能挖掘出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目標來學習,其成果會很恐怖的。積極找尋導師,認真思考,提出判斷題或是選擇題使得導師省事,事后真誠感謝送上祝福感恩的小禮品。古典老師精辟地總結了跟人學:高人指點,貴人相助,旁人找茬,個人奮斗。
『事』觀察和代入。觀察別人是怎么做的,提到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古典講《做生活的高手》這個講座前看了羅永浩、韓寒、《開講啦》、TED前十等的演講,積攢了大量演講的技能使得此講座點擊超過120萬;另一個是創辦新精英之前,古典認真研究了十幾個倒閉的公司及職業規劃的一些公司,所以能夠避開一些錯誤迅速打響新精英的知名度,現在新精英也是職業規劃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代入式學習就是想象如果我是他會怎么做,也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一次古典見微信之父張小龍前,古典想假如2012年做一款產品代入張小龍會怎么做呢,反而見了張小龍幾乎沒什么問題問了,因為已經將他的心里路程走了一遍了;另一個是曾國藩,他常看《二十四史》,看前半部分然后代入其中想后半部分內容,經歷二十四史的洗禮,想不人情練達都難。
『網』網上搜集,沒什么可說的。
『書』古典建議分門別類地讀書,分為工具書、快餐書、硬菜書、滋養書。工具書,需要時查閱;快餐書,查看腦圖即可掌握80%內容;重要的是看硬菜書和滋養書。
【技能及才干】將知識迅速轉化為技能和才干。知識到技能,障礙是不熟練,途徑是多練習;技能到才干,障礙是無壓力/競爭,途徑是刻意練習。看不如行,行不如競。
【價值/成果】知識不能帶來成果則實際無意義。信息轉為知識;知識內化,最佳的途徑是寫作和分享(博客,朋友圈等);知識外化,多練習,與外界互動形成價值。
其他有意思的幾個點。
最重要的資源其實是時間和狀態。每天帶著目的的有效學習15-30分鐘,即使不想學也要端坐在書桌前,一段時間后大腦就會被迫養成在這個時間段學習的習慣。形成、保持學習狀態,人的自控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時時處于學習狀態中,每天空余些時間,但要保證學習時間要有狀態,這個學習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一般都是早上或晚上。
學習是一個上山又下山的過程。學習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然后再學習其他領域就容易得多了。德魯克是管理和寫作的高手,他有一個每三年學習一個新領域的習慣,而每個新領域幾乎都能成為高手的原因也就在于此,才干層面的能力是可以遷徙的。
現在非常不流行閉門深造十年,一朝出山一鳴驚人。信息時代,知識更新迭代太快。最好的方法是現學現賣,邊賣邊學,小步快跑,精益學習。
假如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是有沒有其他特別喜歡的工作,目標定位還不是很清晰的,就堅持著吧,大多工作認真就能及格,努力勤奮就能達到80分,90-100才需要拼天賦,全力以赴形成技能乃至才干,彼時各種選擇會撲面而來。所以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但是相信你所處的行業是前途光明的,那就咬緊牙關走向光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