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共讀會的第五本書了,想想自己半個月看了五本書還有輸出心里還有點小開心呢,終于比去年的自己進步了。
這次看的書是《內心強大比什么都重要》作者是美國的埃米·莫林,本書不僅能幫助人們走出悲傷,更能幫助你強大自己的內心。強大的內心是解決生活中大大小小各種問題時不可或缺的。
以下為我感觸比較深的點
1.自艾自憐
感覺自己運氣比別人差
身世比別人可憐
喜歡告訴別人壞事多于好事
常常抱怨事情不公平
自己的麻煩事比別人都多
以上都是自艾自憐的表現你有嗎?
比如我最近發生的事,我和好朋友抱怨坐火車的時候被強行要求行李稱重,結果行李超重多收了幾十塊,感嘆自己運氣好差,比我大的箱子都不稱為什么稱我的,心理憤憤不平,情緒被影響然后很不開心。
分析一下,上面的事件,我和朋友抱怨,還感覺自己運氣差都是自艾自憐,我這樣做是為了什么,希望朋友安慰我,然后和我一起吐槽。
心里憤憤不平是什么?是把自己開心的權利交給了不相關的鐵路人員,其實他們只是在做份內的事。我應該重新掌握自己的權利,把精力集中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不應該在為這件事不開心。
之前看選秀節目有的選手會說自己身世可憐,搞的選手上邊哭,劇評委下邊哭,全國觀眾電視旁邊哭。
這是什么?博取同情,引起他人關注的手段,希望以此得到別人的幫助,評委可能會說“他太可憐,讓他在試一次,”觀眾可能會覺得他太可憐了我投他一票。
小結:別陷入自己自艾自憐的惡習里,當你覺得自己憐時,想想自己擁有的,想想自己應該感恩的事,沒事寫寫感恩日記。
也別陷入他人“可憐的我”的陷阱里,他家能支持他上臺已經很厲害了。
2、為什么我們總想取悅他人
什么樣算取悅他人
覺得自己應該對別人的感受負責包括組織活動大家玩的不開心,是我的責任。
很容易被人說服
花費很多時間想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影響
生活中常常尋求別人的表揚和認可
努力避免矛盾沖突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恐懼,矛盾沖突會讓人不舒服,開會時的爭吵,家庭聚會的爭吵,如果能讓每個人都高興,那一切都會好吧!
小時侯為了讓父母高興,考好成績,長大了為了讓伴侶高興,什么都聽伴侶的,為了交好朋友,買朋友喜歡的東西,這都是取悅他人,把其他人放在首位,在其他人的感受和生活上投入精力慢慢成為了習慣。
小結:這種事做久了就會有“我為你做了那么多,你卻什么都不為我做”的想法最終會破壞你和她人的關系。
建議認清你重視的是什么。
做事的時候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
在同意某個人的請求前先關注你自己的情緒。
3.不是每件事都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什么樣的表現是想馬上就要成效?
做事沒耐心
聽一節課就想賺百萬。看一本書就想會理財。
免費的課老師開場白還沒說完就要來干貨。
總是想找捷徑,想不費力就得到想要的東西。
很難堅持自己的目標,甚至連自己的目標是什么都不知道。
健身一星期就想要馬甲線和肌肉。
為什么會這樣,我們缺乏耐心,還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見效所需要花費的時間。
小結:做事要關注長期目標,設定合理的期限,別想著一步登天。
要明白事情不一定總會有明顯的進展。
以上三點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點,分享一下。對照自己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玻璃心是有原因的,決定要把這本書在看一次,開始鍛煉讓自己的內心變的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