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需求
每年生日,能準確記住且給出祝福的,只要不是刻意廣布告之的,那便只有母親記得。每年都不例外,塞個小紅包、言語告之,禮輕卻情意重。
每次郁郁寡歡、唉聲嘆氣的時候,父母感受到的時候,總會問:“怎么啦?哪里不開心了?”
每每在家閑逛、左看看右看看的時候,父母總會關切地問道:“是想要點什么嗎?”
昨日回到家,不但提前給我生日的紅包,還和我說道“不用擔心錢的事情?!蔽沂巧抖紱]說,母親卻了然知道我心里的顧慮,就像心里的蟲子一樣。
永遠的“孩子”
在父母眼里,我們永遠是“孩子”。
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觀察的細微讓我聯想到,我不就是以這樣的關心和熱度來對待我那三歲的寶娃娃嗎?
娃的一顰一笑,總會在我的眼里,鄒個眉頭、撇撇嘴的時候總會擔心哪里不舒服、受傷了。總想著捕捉娃的每一個動作來看他到底在想什么?缺點什么?畢竟他的語言發育能力還不佳。
娃滿足開心,我便滿足開心了。
這樣的情形,如今,在我的老父母身上依然能體會深切。父母依然把我們當作那“語言發育不良”的三歲小娃,感覺好笑,卻愛意濃濃。
不用多講,一顰一笑,一個動作,父母已然了如指掌孩子在想什么,就像母親平日里說的“你翹起尾巴就知道你想干嘛了?!?/p>
多年來,平日里我們也寡言少語,父母已經習慣了觀察孩子的每一個動作、表情,就像“孩子”一樣,去關切孩子的需求,并不斷地滿足需求。
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一日不養兒,一日便不知道為人父母的操心。去感受那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黃斯萍
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
一直在生涯教練的路上,不離不棄
座右銘:成就他人,方能成就自己!
可提供資源:個人天賦優勢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