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全家三口都是摩羯座,跨著兩個月份,也跨著陽歷兩個年份。于是,在白雪飄飄的臘月,在裹成肉球的寒冬,我們可以連續吃上三次生日蛋糕呢!
每年的今天,第一個送來生日祝福的就是老爸。以前是短信,現在是微信,一句“女兒生日快樂”能延續好久溫暖。
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個城市似乎是心理上早就預埋下的。我的幼年是奶奶一手帶大,綠皮火車的年代相見一次很不容易,和父母遠隔四千公里就靠寫信維系感情。之后我們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不算太久,總是聚少離多。以目前我的歲數算,和父母近距離生活的時間還不及我人生的四分之一,而這個時光隨著彼此天南海北,又將不斷縮小,怎一個遺憾了得。
其實是我不太容易習慣和他們在一起生活。小時候被奶奶寵慣的寶貝完全不能適應新的環境,被帶回父母身邊時快進入第一個青春期,各種逆反和挑釁,我媽總是被我鋒利的言語傷心地抹眼淚。那時候哪懂什么心理學啊,誰會了解關注十一二歲的孩子想什么:從首都到農村的失落,被奶奶“拋棄”的憤恨,事事獨享變成和弟弟分享,轉到新學校結識新朋友...簡直不能再糟了!
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有這樣動蕩的童年——在祖父母或親戚家寄養大,少了份在父母膝下圍繞的經歷,長大后便和爸媽生疏客套,敬而遠之。而這些未曾得到父母親膚之愛的人,生下孩子幾乎都會攬在身邊,不再讓老人照料,生怕重蹈自己覆轍。
和媽媽掛了好多年的臉,吵了無數次,我永遠是被寬容諒解的,就像我也不可能計較我的孩子一樣。遠在千里之外,聯系并不頻繁,可我內心深處那個沒有長大的小姑娘,從來都在抬頭渴望父母的愛。那短短的“生日快樂”勝過千言萬語,讓我無畏前程。
年末歲初,一家人相繼迎來新的一歲?!坝猩娜兆犹焯炜鞓?,不在意生日怎么過”,我們團坐在一起,笑著鬧著,聽寶寶咿呀學語,看雪花漫天飛舞,感受從未有過的喜樂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