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愛玲,原名張煐,民國時期的大女主,系出名門。
清末名臣張佩綸孫女,朝廷重臣李鴻章的曾外孫女。
可以說,出生時自帶光環。
然并卵,這樣的出身對她沒有多少意義。
她非但沒有沾上什么光,因此得到更幸福的生活。
還較之普通人家的閨女,更慘。
雖是名門之后,
但到了父親張廷重這一代,
已經是沒落貴族了。
而父親是個只知享樂、無力承擔振興家族重任的遺少型少爺,
母親黃素瓊則是新時代女性。
可想而知,
這兩個人在一起是怎樣的不和諧。
最終,黃素瓊趁著機會和小姑張茂淵一起出了國,
改名黃逸梵,游歷歐洲,從此與張家無關。
不過,還時常給張愛玲姐弟二人郵寄禮物。
這一年,黃逸梵28歲,張愛玲4歲,弟弟張子靜3歲。
2
或許是緣分未盡,或許是母愛被激活。
離開四年后,因著張延重的請求,
黃逸梵選擇了回國,與家人繼續生活在一起。
但兩個人依然吵個不休,尤其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一個贊同接觸鋼琴繪畫等新式教育,一個維護舊式私塾教學。
更重要的是,發誓戒掉鴉片的張延重,并未遵守諾言。
于是,二個人的婚姻正式解體。
黃逸梵帶著陪嫁的古董,離開了中國,回到了英國。
從此,張愛玲只能把對母親的思念,
通過繪畫和剪紙做成卡片。
挑出最美的,托姑姑寄給母親。
這一年,黃逸梵36歲,張愛玲12歲。
3
母親離開一年后,父親便娶了同樣嗜好吸食鴉片的大齡剩女孫用蕃,這看似情投意合的再婚生活,并未維持太久的幸福。同時,也給張愛玲姐弟倆帶來了更大的苦難。
夫妻倆為了繼續抽鴉片,不得不降低張愛玲姐弟倆的生活品質:
“ 有一個時期在繼母治下生活著,揀她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陳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一大半是因為自慚形穢,中學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b>
這也說得過去,誰叫不是親媽,自己還小?
然而,高中畢業后想去英國留學的張愛玲,因父親舍不得花錢而被拒絕,母親黃逸梵知道后火速回國,希望和張延重協商一下,支持張愛玲出國留學。
不曾想,張延重并不搭理黃逸梵,而孫用蕃大概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對黃逸梵冷嘲熱諷。但為了張愛玲,黃逸梵隱忍了下來。
后來,張愛玲去母親那邊住了十天半月,回家時又一次遭受到來自繼母的譏諷,還趁著張延重即將下樓的時候,狠狠地給了張愛玲一巴掌。
然后,對著正在下樓的張延重說,是張愛玲打了她。張延重不分青紅皂白毒打張愛玲,直到被打得奄奄一息,幸好張家的保姆不顧一切的勸阻,才幸免于死。
饒是如此,仍覺得不夠。張延重不但罵了來求情的家人,還把張愛玲囚禁起來,不給送飯,生病了也沒管,又是保姆偷偷地給她打針,才逃出再度光臨的死神之手。
絕望之際,張愛玲逃離了這個沒有愛和溫暖的家庭。
4
雖然母親給予的關懷也不多,
甚至還花掉了老師自掏腰包資助給張愛玲的800元錢獎學金。
但至少,給張愛玲指明了方向:要么嫁人要么讀書。
而倔強的張愛玲,選擇了繼續讀書。
不知道她是怎么熬過既沒錢又沒家庭溫暖還要維持上學及生活費用的那段日子。
總之,非常幸運的是,張愛玲依靠賣文章,兩年后紅透全中國。
這個時候,她才傲氣十足地喊出自己的心聲: 出名要趁早。
很多人把這個“出名要趁早”,解讀為過于功利化。
然而,不趁早出名,張愛玲何以生存下來?
只有早早的出名,才能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才能擺脫親人羞辱的黑暗人生。
與此同時,內心深處對真情的渴望,不曾消減半分。
畢竟,她還那么年輕,她需要有個人,
如父如兄溫暖她蒼涼的一顆心,給她一個堅實的可依靠的肩膀。
上天果不負所望,那是1943年,正在南京養病的胡蘭成,這位當時的大文人兼公務員,讀到張愛玲的《封鎖》時,眼睛亮了:
“我坐直了身子,看了一遍又一遍?!?/b>
然后,他向雜志社要了張愛玲地址。
卻不料,第一次上門,就吃了個閉門羹,張愛玲不在。
那又如何?這點小問題,怎么能難倒聰明的胡蘭成?
胡蘭成掏出紙筆,寫了一張字條塞進門縫?;貋砗蟮膹垚哿?,那顆被塵封太久的心靈,突然就蹦出了一道明光,她明白,他讀懂了她。她也愿意為這份懂得,獻出自己最完整的愛。
然而,終究心有所忌,他真的能給到自己一份現世的安穩?他真的可以溫暖她整個一生?
所以,不勝其煩的張愛玲,對著經常來看望她的胡蘭成,說:不要再來看我。
不過,此時的胡蘭成,以各種甜言蜜語更加的纏住她,再加上有蘇青作為介紹人,自己也確實渴望一個人能與自己相依相伴。
最終,他們相愛。
管他是什么身份,有無過往情史?
她想要的,無非就是:
“我們整夜整夜地說話,才握著手,天就快亮了?!?/b>
“遇見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她的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b>
胡蘭成提醒張愛玲:
“將來日本戰敗,我必難逃一劫。只能隱姓埋名,東躲西藏?!?/b>
張愛玲卻笑著說:
“那時你變姓名,可叫張牽,或叫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b>
于是,他們結婚了。沒有婚禮,也沒有結婚證,只有一紙用文字寫成的婚書:
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
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b>
前兩句出自張愛玲,后兩句出自胡蘭成。
那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
5
不知什么時候流傳下來的潛規則,但凡婚戀,若不受到親朋好友及世人的祝福,便不得幸福。
就算內心再強大,那愛比天高,比海深,也終究逃不過被潛規則的命運。
我們的大女主張愛玲和胡蘭成這段婚姻,備受世人詬病。
很多人都質疑張愛玲,怎么就愛上了胡蘭成?
愛也就愛了,為毛在他三番五次的上了別的女人的床,張愛玲也選擇了隱忍?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等到胡蘭成終于在溫州安定下來,并與那個越來越像他的女子癡纏恩愛時,得不到胡蘭成二選一的答案之后,好不容易找到胡蘭成的張愛玲落寞地離開了。
此后七八個月間,張愛玲按時寄給胡蘭成生活費,最后,終于在胡蘭成脫離險境,有了安穩工作時,張愛玲便去了一封訣別信:
“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b>
好個深情的女子,這大手一揮,不僅送來了離婚書,
還順帶將自己辛苦碼字賺來的30萬元生活費奉上。
這是她寫《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的全部稿費。
6
張愛玲的好友兼證婚人炎櫻,在他們分手后,曾對胡蘭成說過:
“ 兩個人于千萬人當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什么大的仇恨要不愛了呢,必定是你傷她心太狠。有一次和張愛一起睡覺,張愛在夢中喊出‘蘭成’二字,可見張愛對你,是完全傾心,沒有任何條件的,哪怕你偷偷與蘇青密會,被她撞個正著。
還有秀美為你墮胎,是張愛給青蕓一把金手鐲讓她當了換錢用。這些,雖然她心頭酸楚,但也罷了,因為你在婚約上寫的要給她現世安穩的?!?/b>
“ 兩個超自以為是的人,不在一起,未必是個悲劇?!?/b>不得不說,炎櫻非常了解這二人的。
后來的后來,張愛玲果然如她所說:
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
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不是遇不到良人,而是在這場愛戀中,傾其所有,再沒什么可以給后來的那個人了。
然而,上天怎忍心讓這樣有情有義的女子,只剩下百孔千瘡而無一絲一毫的溫情填充生命?
因此,輾轉來到美國的張愛玲,遇見了讓她心生歡喜的德國移民后裔賴雅。
這一年,1955年,賴雅65歲,張愛玲36歲。
1956年8月,張愛玲和賴雅登記結婚。
這一次,張愛玲再度勇敢去愛。
完全不計較年齡上的巨大差異,和后來為了賺錢給賴雅治病的辛苦。
1967年,近80歲高齡的賴雅終究熬不過病痛,撒手人寰。此時的張愛玲,47歲而已。
事業不見起色,原本雙宿雙飛的婚姻生活,也只剩下她一人了。
從此,張愛玲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獨居生活,除了好友宋淇夫婦,基本上不見任何人。
7
不知是不是年輕時太過輝煌,
晚年時的張愛玲,不僅經濟上很是困頓,心靈上也飽受各種折磨。
據悉,她每月要買幾百塊錢的殺蟲藥,
整個壁櫥塞得滿滿,她說是怕跳蚤咬壞她的衣服。
而為了躲避世人,她曾經在三年時間搬家最少180多次。
她不知道還有誰愿意像胡蘭成那樣懂她,
也不曉得還有誰如賴雅那般依賴她。
更不清楚,不再被文學界重視的自己,
還能給世間留下什么?
幸好,還有自己的愛恨情愁可寫。
于是,有了《小團圓》。
1995年9月8日,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
張愛玲孤獨地在紐約寓所去世,終年75歲。
被發現時她已過世一個星期。
9月30日,生前好友為她舉行了追悼會。
追悼會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8
孤獨的來,孤獨的去。
愛過、恨過,也懂得了。
然而,又有多少人懂得她?
都說她太感性,為愛不惜一切。
但是,這又何嘗不是她的理性?
她深知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母親拋出二選一的難題時,即使身無分文,她也毅然選擇了繼續讀書。
她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愛只是懂得。
因此,她在遇見了懂得她的胡蘭成,傾注了一生的愛戀。而因為懂得,她沒有在胡蘭成生死未卜的情況下,提出離婚。而是等到胡蘭成安定下來,有了穩妥的工作之后,才決絕地離去。她也怕他過得不好,順帶把自己剛剛賺來的稿費,全部給了他,只希望,他能享受那份歲月靜好的時光。
她清楚自己的心傷,再無力承擔愛。
所以果斷拒絕了與導演桑弧的這段情緣,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覺得他們應該在一起。她不想再次受傷,也不愿帶著心里的那個人,去愛另外一個人。
她知道,只有離開,才能獲得重生。
所以,她義無反顧地去了美國。而第一次見到那個大她近30歲的賴雅,她終于找到了愛的感覺。
她愛他,他也體諒和懂得她。
于是,兩個人攜手共度了余生。
雖然他離開得太早,而她又孤身飄蕩了20余年。
然而,看似孤獨的她,又何嘗不是活在愛里?
她的愛,
藏在胡蘭成帶來的傷痛中,
藏在賴雅的體諒與懂得中,
也隱匿她甘愿獨守的寂寞里。
她的愛,化成了《小團圓》。
最終救贖的,是她自己的靈魂。
作于2017年11月8日,本文寫了四個小時,閱讀大概10分鐘,您只需要1秒鐘在下面點贊或贊賞,或幫忙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文/費漠塵,針對文中的闡述及解析,屬個人觀點與感悟,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圖片來源網絡,感恩原作者!
更多原創文集,歡迎閱讀和收藏:
塵鎖紅樓(此文集收錄漠塵關于紅樓夢系列解讀文章)
塵夢留痕(此文集收錄漠塵古詩詞及歷史人物故事解讀文章)
塵眼世間(此文集收錄漠塵兩性情感、愛情故事及各類雜文)
寫作讀書(此文集收錄寫作技巧分享及推薦書籍讀書感悟文)
蓮心無塵(此文集收錄漠塵的畫作、詩歌及美食等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