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學習中的助教角色

????? ?2017年1月,國務院下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推進區域教育協調發展,著力加強“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專遞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等信息化教育教學和教師教研新模式的探索與推廣,加快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與共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

?????? 越來越多的區域、學校、老師通過互聯網、通過滬江CCtalk平臺,將優質資源鏈接到身邊,即使是偏遠、貧困的地區都可以享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名家的課程,讓更多的鄉村孩子通過互聯網打開通往世界的那扇窗,享受教育公平。


更多雙師課堂案例:雙師課堂與鄉村教育精準扶貧

一、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的區別

????? 傳統的課堂里一名老師面對著教室里固定的學生,將有限的知識傳授給有限的學生,而互聯網下的課堂則是全國各地的優秀老師在網絡教室里面對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成百上千的非固定學生,將無限的知識傳授給無限的學生,將教育資源發揮到最大作用。

?????? 隨著網絡資源絡繹不絕的產出,我們其實已經不再缺少資源,而是如何利用好資源,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很多實踐中的老師不免擔心,優質的資源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們拓寬知識面、提高能力,但是碎片化的學習是否能夠保證孩子們的學習系統性,能否確保知識的完整性?

?????? 網絡課堂中包括三個角色:授課教師、學生和助教。

??????較之傳統課堂多了助教這個角色,授課教師把自己的知識高質量的傳授給線下學生們的同時,我們線下助教老師的責任也將更加重大,承擔著整個網絡學習能否完成閉環,確保知識完整性、學習系統性的重任。

二、助教秘籍三字訣:聽、動、傳。

?????? 網絡課堂的聽課形式有好多種,本次所分享的助教工作大多圍繞“一對多”,即多名學生面對一個大屏幕進行網絡學習的形式來闡釋。

?1.聽(課前)

(1)調試設備。網絡課堂有電腦端和移動端(手機/平板)兩種聽課方式,面對學生們的網絡課堂,大多采用兩者結合的方式,即兩個賬號登錄兩個終端,電腦端鏈接大屏幕供學生觀看,移動端供助教老師參與線上互動使用。

(2)熟知課表。選擇適合學生的網絡課程,確定授課時間及所需材料,提前通知學生們做好心理和物質準備。例如美術課、科學課等會用到相應材料,提前告知學生們,確保網絡課堂有序進行。

??2.動(課中)

?????? 線上老師授課期間,線下老師起到課堂指導和引導的作用,形成線上知識和線下互動兩個并行又相輔相成的學習空間。

(1)課堂指導。第一,維持課堂秩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第二,線上教師授課期間,助教老師要及時和學生交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積極、表現佳的學生,進行表揚、作品分享等,讓更多的學生相互學習、交流和提高;第三,遇到重難點時,根據學生學情,適時點撥、講解,加深學生理解,鞏固知識。

(2)鼓勵互動。第一,鼓勵學生上麥互動,調動積極性,也給學生們帶來成就感;第二,借助手機拍攝學生課上聽課、學生作品等照片同步上傳到網絡聽課教室中,授課老師看到后,會適時表揚、指導,更加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表現欲。

3.傳(課后)

(1)布置作業。結合線上授課知識及老師的要求,布置適合自己學生的線下作業。比如:一次晨讀課程結束后,可以布置完成一幅詩配畫、一首詩歌創編等。

(2)整理學生作品。將線下作業及網絡課堂中美術、手工等課上完成的學生作品及時拍照整理,將學生實際作品也進行整理匯總,分享至微信群、朋友圈、社團等平臺,讓更多的家長、老師看到孩子們學習表現,同時便于形成電子材料進行保存。

(3)舉辦網絡課堂主題活動。將網絡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階段性展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反饋。比如:美術作品展示、音樂會、詩歌朗誦會等。

?????? 網絡優質資源的鏈接,是學校教學中的有效補充,在幫助更多的鄉村學校彌補了師資不均,課程無法開齊等現狀的同時,也讓學生接觸到高質量的課程。線下老師不會消失,而會更多的轉變角色,由一名知識傳授者成為一名資源的鏈接者和落地者。只有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才能完成互聯網學習的完整閉環,讓學生們所學知識更加系統,讓學習更加高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