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有很多時間來寫點東西,就是懶得擠出來。
我總是自卑的認為,我寫的東西最多算是筆記,絕對稱不上是文章,就連文章頭上那兩個點都不算,充其量是網絡垃圾的一部分。沒有,也不值得別人浪費時間。寫了,最多是愉悅一下自己,找人點個贊,自嗨一下。不寫則好處多多,至少你我兩便。既省了自己的流量,也省了網友的流量。省了自己的空余時間,也省了網友吐槽的時間。
我總覺得,我是個笨人。既然是個笨人,就做不來巧事。寫作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很多條件。
首先邏輯思維要清楚。平時說話就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詞不達意,永遠一副糊里糊涂的樣子。上海話形容“腦殼瓦踏了”、“搗糨糊”的思維,還是留在留言區吧。至少一兩句話內看不出毛病。如果用力擠進寫作圈,反倒讓人看不起,輕賤了自己。圖什么呢?附庸風雅,丟了臉皮。
其次要有深度思維。但凡評價好的作品,首先是有深度的。深度從哪來?從作者深邃、具有洞察力的大腦。這個大腦一定分析事情透徹、清晰。凡事比如別人看的遠,想的深。作為作者,想都想不到,怎么可能表達出來?
可我天生眼鏡小,視界自然別人要小一點。看到的少,思索又不深,浮于表面。像是沙灘上的小螃蟹,不知道大海的奧秘。在一幫沙灘上的兄弟聊天,也不過是潮漲潮落的事,淺而易見。
還要有巧思。我很佩服那些大文豪,妙筆生花,把普通變成奇觀,卻不做作。就像攝影家的照片。同樣的景色,你我是拍出的是景物,他們拍出的是藝術。同樣的命題作文,好的作品一定有好的立意、角度。
其實沒什么寫作技巧,我是這么認為的。寫作無非是說話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讓人知道你想表達什么,聽起來輕松又不累。
說話有抑揚頓挫,有喘息,有邏輯重音。寫作也應該一樣,字句有長短,有重點。最為重要的就是氣口,讓閱讀起來不累。先不用提引人入勝這事。
閱讀,大量的閱讀,學會閱讀。好多人忽視我這件事,覺得閱讀無用。(未展開)
別想說教。(沒來的及展開)
少用方言和個人習慣用語,除非你能表述清楚。
F**k,怎么這么多事?
算了不一一說了,沒什么意思。
總之,看一個人的作品,感受一個人的性格。溫暖熱情的、沉穩大方的、教條古板的、自視清高的、矜持含蓄的、沒心沒肺的、自命清高的、裝13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