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在預防疾病方面與菖蒲相似,民間應用十分普遍,至今仍沿用不衰。
艾作為藥用, 主要取其葉片。為中醫認為,艾葉性溫,味苦、辛,功效為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月經不調,痛經,心腹冷痛,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癰瘍,疥癬。臨床上,艾葉的用途可分成外用和內服兩類。其中外用以火灸為著名,而內服用途甚廣,其在婦科病中的應用最引人注目,如早在漢代《金匱玉函要略方》中就有治療婦人下血不止腹痛的膠艾湯;清代宮廷醫案處方統計也表明,艾葉出現的頻率較高,主要也是用在婦科病上。現代研究發現,艾葉具有抗菌、增強網狀上皮細胞的吞噬、平喘、抗過敏性休克、鎮咳、祛痰、縮短凝血時間、利膽和興奮子宮等作用。現介紹臨床應用:
1、常疣、扁平疣
鮮艾外擦方:采新鮮艾葉,揉至出汗,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膚微熱或微紅,但不要擦破皮膚,每日2次。
2、臁瘡
艾葉桃風湯: 艾葉60克, 桃仁18克, 鳳仙花15克,水煎外洗,每日1~2次。
3、陰囊濕疹
艾葉湯:把鮮艾葉9克放在鍋內,加水500毫升,煮沸,用脫脂棉或小塊毛巾浸入熱藥液,敷于陰囊,或洗陰囊,或趁熱洗熏陰囊,再以熱毛巾敷于陰囊上。
4、濕氣兩腿作痛
立患丹:艾葉60克,蔥頭1根搗爛,生姜5克搗爛。上用布共為1包,蘸極熱燒酒擦患處,以痛止為度。
5、習慣性流產
艾葉蛋:陳艾葉30克,雞蛋2只,先將艾葉煎湯去渣,取湯煮雞蛋,熟后連蛋帶湯1次服食,每月連服7劑,流產前1月開始服, 輕者連服2~3個月, 重者連服3~5個月。
6、血寒型痛經
當歸艾葉湯:當歸30克,艾葉15克,紅糖60克,水煎,熬取3碗,分3次溫服。
7、寒性泄瀉
艾葉姜茶:艾葉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飲。
8、支氣管炎
艾葉蒲魚丸:艾葉18克,蒲公英、鮮魚腥草各30克,共炒干研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日服2次,每次9克。
9、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艾葉粉:蘄艾葉適量,研成粉末,取少量吹入或蘸擦耳內,每日2~3次。
10、腸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
艾葉蓼車湯:艾葉、辣蓼各6克, 車前48克,水煎服, 每日1劑,分早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