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點課堂的時間管理課程中,本期跟amber老師學習了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如果能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這些寶貴的注意力日積月累就會使人們拉開巨大差距。
碎片化時間利用
工作8小時,睡覺8小時,那么吃飯交通休息吃喝拉撒瑣碎又必須的事情8小時碎片時間又該如何有效利用呢?
看一下我們手機App使用時間,平均下來每人在微信上的時間是每天2小時,如果乘以365,一年下來就是30多天,如果把用在微信的注意力,學一種樂器、進修一門課,多讀點書,甚至30天都可以來一個歐洲深度游了,一年下來,拉開的差距會有多大?
微信、玩游戲、追劇刷八卦這類消遣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在碎片時間最容易做的,原因是人類的“猴腦”喜歡簡單而有趣的事情,但是已經進化的人類呢,做一件事應該看長期下來的影響,就像《精進》這本書中的概念,要考慮這件事情的半衰期。
碎片化時間可分為四大類
1.短時休息,比如會議,課間休息
2.各種等待,如等人、等車、等飛機、等地鐵、等電話之類的
3.短時交通,如走路、坐公交、搭地鐵等
4.家庭瑣事,如買菜、做飯、拖地、洗漱等
以上提到的四種碎片時間如果統計一下,很容易就發現它占據了我們8小時的半壁江山,那么在些碎片時間中可以做什么事呢?
大腦的工作可以分為這樣幾大類,如圖
輸入、思考、輸出
輸入的話可以用碎片時間做一些小的輸入,比如背單詞最適合不過了;而和同事或家人打一下電話做一些溝通,就屬于小信息量的輸出工作。相反,像寫方案報告以及其他大輸入輸出的工作則需要大塊的時間去完成。
對于背單詞加一句題外話,開始用碎片時間背單詞后感悟很深,作為英語專業八級且始終不間斷學習并使用英語16年的我,仍然覺得詞匯不夠用,它是建造英語世界摩天大樓的最基本單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單詞與碎片時間這些微小到我們平時會忽視的東西,一旦日積月累下來,將會顛覆原有的世界,最終實現量變引起質變。
碎片時間其實就是不費腦,但是身體又不得不被限制的時間,雖然身體被限制,但是不妨礙我們“放飛思想”。
靈感經常來自于碎片時間,而不是大塊時間。
比如要做一件事情需要四小時,可是現實是當你坐在電腦前左想右想都沒什么頭緒,不如洗漱時頭腦中構思,吃飯時跟朋友討論一下,最后隨時把這些靈感收集在手機中,然后用幾分鐘畫一個思維導圖,這樣再用大塊時間去輸出就會既不累效果還好。
為了幫助記憶,Amber老師還整理了碎片時間可以做的五類事情
1.小思考:只要思考就對了。
2.小學習:可以用碎片時間學習一些不需要大量消化的短小精悍的輕知識。
amber老師的一個朋友就是用上下班通勤時間背單詞,網上學習課程還有看TED演講,一年下來單詞量從五千沖到兩萬,連眼界氣質都不一樣了,真是量變引起質變活生生用好碎片時間的贏家啊!
3.小收集:比如收集資料或者在淘寶上搜集要購買的東西放進購物車。
4.小計劃:可以使用APP高效Todo來在早上規劃一整天的工作。
5.小溝通:像郵件、微信、qq電話等這些需要溝通的事情,可以在碎片時間完成。
用一句順口溜總結就是:
五小淘金手,思學收集狗
以我自己的一天為例,在有意識的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后,累計收獲為:
地鐵通勤時間及其他等待時間共背英文單詞200個,洗漱、騎自行車或走路等不方便看手機的時間,在十點課堂圖書館中精聽完了《藏地情人》這本書。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回家后可以用大塊時間去進修其他內容,不必被背單詞和學習課程干擾。
僅僅一天的收獲就如此讓我震驚,一旦意識到碎片時間的重要性及驚人的魔力,論誰都無法忽視它了。時間就是生命,而我們生命的豐富與否就在于對時間的珍視。
據美國相關部門統計,在美國能夠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的人士僅有3%~5%,若是我們能夠開始好好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那么職場上的發展也將會是加速成長的。
碎片時間就像沙子一樣被人忽視,但若是可以重視起來,這些將會變為金砂,最后締造出讓我們震驚的金塊……
希望大家都能跟amber老師學到這一個碎片時間的絕技,充分利用起每天的碎片時間,來讓我們一起看看課后作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