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生命質量(隨筆)
文/老吳
先講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
一位不到知天命之年就退居二線的下臺干部,上有老母臥病在床,下有念大學的兒子“嗷嗷待哺”。乍一看,上蒼確實對他有些不公,于是他整天苦著個臉唉聲嘆氣,要么借酒消愁發牢騷,要不就是吼老婆罵組織。下臺干部的鄰居是一個從鄉下來的靠拉板車賣苦力維系生計的中年漢子,為了供學業優異的兒子和女兒讀書,他和妻子在城里這位下臺干部的私房的底樓租住了兩間房子,成天樂呵呵的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下臺干部的家在馬路邊,馬路的斜對面就是這個縣城條件最好的人民醫院。
兩家相處很和睦。兩個男人都喜歡喝兩盅。這天傍晚,下臺干部釣魚回家后,看到樓下的漢子正貓在屋里就著老婆炒的兩碟小菜,愜意地咪著從鄉下帶來的濁酒。可能是今天心情見好,抑或釣獲頗豐,下臺干部就邀漢子上樓一起整兩盅。漢子驚疑地看了眼老婆后,上了樓主家。幾杯上好的白酒下肚后,下臺干部的牢騷就上來了,依然是先發感慨,再罵世道,最后罵把他“組閣”掉了的組織。漢子抽著下臺干部遞過來的“黃鶴樓”,靜靜地邊聽邊點頭。
可能是罵膩了罵累了,下臺干部就問漢子今天掙了多少累不累。漢子很自豪地笑道:“還行。今天運氣不錯,掙了42塊。習慣了,累倒是不累,就是忙不過來。”下臺干部驚疑的目光有些不解,循著馬路對面救護車發出的尖叫刺耳的笛聲望去,感嘆道:“唉,你說這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一樣生,百樣死。短短幾十年,眼一眨,腿一蹬,死球了。沒意思,沒意思。”漢子有些傷感,但馬上安慰道:“X局長(下臺干部以前是某局的副局長),往開處想。你發現沒有,每天上班的時候,等在醫院門口的,都是探親的人流,他們忙忙碌碌,或提著噴香的飯菜,或拎著新鮮的水果,或抱著美麗的鮮花。一想到他們躺在醫院的親人,我就感到很知足,因為我慶幸自己有一個好身體;一看到他們,我還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兒明年就要考大學。局長,多往好處想,些許你心里就好受些……”
下臺干部久默無語……
下臺局長哪里知道,眼前這個靠拉板車打短工為生,每天掙了四十元鈔票就心滿意足的鄉下漢子,當年(1980年春節剛過)高考前夕,父親撒手而去,為了不讓弟妹們輟學而不得不放棄優秀的學業,挑起了家庭重擔。如今拉板車為生的他有一個執著的念想:自己夭折的夢想,一定要在兒女身上實現。
下臺干部和漢子的生活態度是很值得品咂的。一個從前身居要職,錦衣玉食,發號施令,眾人仰視,而一旦跌入人生的低谷,便萬念俱灰,悲觀沮喪,怨天尤人;一個是草根布衣,不卑不亢,樂觀開朗,為希望而生存,為信念而打拼。兩種大相徑庭的人生經歷,兩種南轅北轍的生命狀態,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讓我唏噓不已。
究其實,除了他們心中的理想(或者說未了的心愿)不同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此時的他們有著兩種迥異的人生心態。這兩種不同的心態決定了兩種不同的生命質量。常聽那些喜歡慪氣的人對身邊人嚷嚷:“沒病也讓你氣出了病。”說這話的多半是心態失衡,遇事想不開的人。
悲觀與樂觀之間究竟相隔著一層怎樣的隔膜?悲觀者與樂觀者之間究竟橫亙著一條怎樣的鴻溝?在樂觀者眼中,兩者之間敷著一層一通即破的薄紙;在悲觀者心里,兩者之間隔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平心而論,大千世界,誰不向往過上寶馬輕裘的富貴生活?茫茫塵世,誰不希望擁有依紅偎翠的浪漫情懷?但是,欲望無度畢竟免不了要膨脹。當我們欲望的溝壑根本不可能填平的時候,我們就當以一種理智、豁達、平和、安靜的心態,藐然視之,泰然處之;不必覬覦那些無望的浮名,不必奢求那些浮華的蠅利。
一直以來,很喜歡一位名叫馬梁的作者的一段睿智的文字:“你不能決定天氣,但你可以把握自己的心情;你不能決定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露出自己的笑容;你不可能事事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做好今天。在遇到任何事情時候,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心態。如果說細節能決定一切,那么我堅信心態就決定成敗。”
用豁達、平和、樂觀的心態,學會換位思考吧,就像這位靠拉板車賣苦力維系全家生計的漢子。當看到進出于醫院的匆匆行人,漢子想到的是自己還有一個健強的體魄可以撐起家庭的那片藍天,想到世間還有彌足珍貴的融融親情友情。而這份溫情就像一盞明燈,始終點亮了他苦澀而充實的人生,直到永遠……這樣,我們惶惑的心靈或許不至于迷惑,我們脆弱的神經或許不至于崩潰,我們紛亂的情愫或許不至于迷亂,我們莫名的煩惱或許可以冰融。
明天,將是一片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