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加班到家已經八點半了。
李先生和奶奶在認真看《 人民的名義》。小帆在一邊玩自己的,往常這個時間已經喝完奶放好洗澡水了。
幼兒園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是讓小朋友們理解什么是“勞動”,并參加一項“勞動”,拍照片或者視頻上傳到微信群。
我還要洗頭,感冒還沒痊愈,沒有時間和心思給他安排復雜的家務。小帆心情好的時候,自己收拾玩具整理書本,而我今天剩下的耐心不夠用了。
讓小帆做一個什么家務呢,讓他自己試試泡奶粉吧。我拍了一個他在用筷子在杯子里攪奶粉的視頻算是應付家庭作業了。
“攪一攪、攪一攪”,他一邊說一邊攪著奶粉他覺得挺有意思的。
視頻發到家長群,有2個媽媽捂臉說,他們家都孩子在用奶瓶。我小小得意了一下。
為了讓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在家里做了什么“勞動”,給他看了小朋友們的家長發在微信群里的視頻,有的拖地、掃地、洗碗、整理玩具、做湯圓、還有能自己用刀切水果榨果汁的小男孩。
我問他,這都是哪個同學,他居然都能說出名字來。
不過從他看我的眼神和不懷好意的笑臉,有一兩個小朋友的名字估計他是亂說的。我需要把班上小朋友的名字打印出來,讓他都記住。也需要多關注家長群,多認識家長和小朋友們。
躺在床上,準備睡覺了。問他要不要拖地、掃地、洗碗。
“我要拖地!我要洗碗!我要榨果汁!”
“好的,明天周五,然后就是周六了,爸爸媽媽不用上班,我們一起做家務,榨果汁!”他同意了。
他也慢慢懂得了:有許多事情不是立刻馬上就可以做的,是需要等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