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yuǎn)不要毫無保留的信任一個人,哪怕這個人與你的關(guān)系再好,再親,否則最終你得到的必然只能是失望……
正所謂付出不一定獲得回報,在一段關(guān)系中也是如此,哪怕你的付出再多,但最終也不一定會有所獲得。兩個人的交往,無論是朋友亦或是友人,相互的看重往往難以是平等的,而這在平時并不會有所影響,但當(dāng)涉及到利益或者其他,則常常有一人會被另一些他所更為看重的事情或人影響,而使得你來說感到失望乃至憤怒的。
童年時光總是美好的,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兩個玩的很好的朋友(A和B),A常常比較孤單,B呢則有著數(shù)不清的玩伴,而在這數(shù)不清的玩伴中,有一個或者數(shù)個對A懷有敵意或者說不想和他,然后便和B說你不要和A玩,他…………(你們懂的,哈哈哈哈)或者是如果你和A玩我們就不和你玩了,然后B就開始面臨選擇:是繼續(xù)和A玩,還是放棄,投向組織懷抱。結(jié)局往往都是明確的,B也不再和A玩了,當(dāng)然也不排除B情商賊高解決A與其他人之間的間隙使A也融入組織的可能。
放棄A對于B來說僅僅只是少了一個玩伴,而對于B則是失去了全世界一般,失望,煩惱……不絕于心。在這里A和B兩人相互的重要程度便是不一樣的,對于A而言,B是他唯一的朋友,他不需要把自己的友誼分散給眾人,而B則恰恰相反。以至于A付出了幾乎全部得到的只有失落,而B僅僅付出了一部分但卻幾乎不可能得到背叛。
或許有些人會說我把純潔美好的友誼功利化,但這真的很荒繆嗎?我覺得不,如今有一種觀點橫行“所謂忠誠,只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你覺得這種觀點對錯呢?當(dāng)然我不否定有真正的忠誠,但通常呢…恐怕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丘吉爾曾經(jīng)說過“沒有永恒的朋友,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國與國之間的只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應(yīng)該不會有人反對吧。1954年中國對于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便是一個赤裸裸的例子……
按中國古語所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一段關(guān)系中如果你和A一般信任,依賴于某個人,最終得到的往往只能是失望。一個人最終的依靠只能是自己,也唯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或許依賴于一人會使你身上背負(fù)的壓力大大減輕,但這也會消磨你的斗志,讓你愈加的依賴,而當(dāng)某天意外發(fā)生,你會發(fā)現(xiàn)你宛如一個傻逼,絲毫沒有招架之力,只能束手就擒。當(dāng)你開始依賴某個人,這往往也是你失敗的開始,從此你將不會再有plan B,也失去了成功的底氣。
但是道理我都懂,可是我懶啊,又沒有堅定的毅力。好吧,你贏了,不過這怕是一個逃避的問題……如我一般,懶加沒毅力恐怕真的只能等待失敗的來臨,我的失敗已經(jīng)在眼前觸手可及,想要掙脫,雖有可能,但是代價卻實在恐怖。如果你也想如我,盡可以繼續(xù),否則,逼自己一把吧,不逼自己一把你不會知道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