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后第一天上班,沒什么具體工作,打掃完衛生,大家都互相串個科室,道聲“新年好”,聊聊家長里短。
這不,云來我們科室串門了。云是新晉升的二胎媽媽,大兒子正上小學,二兒子剛9個月,她的生活正處在水深火熱階段。云的老公在外地工作,路遠,又忙,一周只能回來一次,家里的事一點兒也幫不上忙。云和老公都不是本地人,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一直都是云自己在家帶孩子,操心大的,還要照顧小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全由她一人操持。年前,產假結束了,必須上班了,云才把婆婆從老家接來帶孩子,可婆婆不會做飯,也從不摸鍋灶。云說,不管下班多晚,都是我回家才做飯。言語中帶著無奈。
忽然想起了我的婆婆。
云的處境和18年前的我很相似,當時愛人在外地,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還要工作。兒子身體不好,容易感冒,咳嗽,三天兩頭得往醫院跑。多虧我有一個好婆婆幫助我,陪伴我度過了那段難熬的日子。在我們兩代女人的悉心照料下,兒子一天天長大了,長高了,長壯了。而我們的婆媳之情也在那段艱難歲月的孕育下,一點一點深厚起來,那親似母女的感情已經交織在彼此的血肉里,烙印在生命深處。
婚前第一次拜見婆婆,她那時剛剛60歲,個子不高,皮膚白白的,有些發福,穿著沒有刻意講究,卻有著城市人的整潔。那天,婆婆張羅著給我做了一桌菜,笑瞇瞇地拉著我的手,問我多大了?家里父母都好嗎?左打量,右打量,滿眼都是愛意。我一下子對她產生了好感,覺得她并不像傳統婆婆那樣嚴肅、古板,而是一個性格開朗,思想開明,很好相處的人。
后來慢慢知道,婆婆16歲就進廠當了紡紗工,整天在車間里紡紗織布。她雖然年紀小,可性格好強,練就了一手好技術,在廠里年年都是先進。聽婆婆說,看紡車就要眼尖手快,哪個線頭斷了就要麻利地接上,這樣能少出次品……每每說起工作上的事情,她的眼睛里就有一絲亮光閃過。退休以后,婆婆就閑在家里,做做飯,跳跳廣場舞,和一群老姐妹玩玩兒,日子過得也挺舒心。
婚后,因為我和愛人工作單位離家都很遠,我一直住在娘家,很少回家。 偶爾和愛人一起回家,我對待婆婆也只是一個做兒媳該有的樣子,恭敬著,親近著,有些生疏感。后來,生了兒子,我休產假在家呆了半年,才算真正住在了婆家。那時我奶水不好,兒子天天吃不飽。婆婆天天變著法兒給我做好吃的,燉鯽魚湯,燉豬蹄湯,燉烏雞湯,還四處打聽偏方,一天做幾頓飯給我吃。兒子能添加輔食了,婆婆就用文火熬小米湯,熬上幾個小時,只撇上面一層米油給他喝……這半年的時光,我和婆婆因為家庭的血脈親情緊緊聯系在了一起,我們的感情在一天天融合,一點點升溫。
兒子半歲了,我的產假也到期了,該上班了。婆婆二話沒說,收拾東西,隨我去了單位宿舍。18年前的那個國慶節,我們在單位五樓宿舍安置了一個臨時的家。剛安頓好沒幾天,婆婆就病了,發燒,上吐下泄。我抱著兒子,樓上樓下跑,找來單位的醫生給婆婆打吊針,一陣折騰,婆婆的燒終于退了,也有了些胃口。我把孩子放在小推車里,給婆婆做了一碗酸湯面條,她一口氣吃完,病就好了一半。這碗酸湯面的味道,婆婆一直記在心里,每每提起都不住口地夸我。
新的生活開始了,每天都像打仗一樣緊張。婆婆總是早早就起床了,給我們娘倆兒做飯,等我吃飯時,她就給兒子穿戴好了,在我抱著兒子喂奶時,她已經很快吃完飯,洗涮完畢。婆婆接過孩子,我就該上班了。上午的時候,趁兒子小睡一會兒的功夫,她又把中午飯預備得差不多了,只等我下班,開鍋下面條,很快我就能吃上午飯。婆婆很會統籌安排時間,手腳也麻利,見縫插針就把家務活兒干了。我真的很驚訝婆婆有這等本領,一個人帶著孩子,還要照顧我的生活。直到現在,我也很慚愧學不了她那樣的麻利勁兒。
婆婆很會疼人,知道我的胃不好,吃拽面條總是把我的那碗拽得又寬又薄,多煮煮,讓我吃的特別舒服。有一次,我下鄉回來得很晚,婆婆把飯給我留在鍋里,在火邊煨著,一見我回來,連忙招呼我:餓不餓,快吃飯,還熱乎著呢。端著碗,我心里也熱乎乎的。
星期天,我帶兒子,讓婆婆好好歇歇,可她哪閑得下來呀,還要做那些縫縫補補的活兒:兒子的棉襖短了需要接襯,棉褲有尿臊味需要拆洗,小鋪地兒臟了也該拆洗了……洗過了,曬干了,婆婆戴上老花鏡,就著窗前的光亮一針一線地做活兒。冬日的陽光把她眼角的皺紋鍍上了金光,那樣子,很像是疼我愛我的母親。可她不就是我的母親嗎?
婆婆愛說愛笑,性格開朗,沒有到單位住多久,就跟我的同事們熟絡起來。那時五樓住著十幾家,她跟每家的關系處得都很好。只要蒸了饃饃,就給這家送兩個,給那家送兩個,鄰居送來的東西,婆婆也很高興地接受,這樣一來一往,大家關系更融洽了。那時各家都在一個公共廚房做飯,每到中午,總能聽見婆婆的說笑聲,她語調高,聲音響亮,邊做飯邊和鄰居聊天,大家很快打成一片。到現在,她還會提起那時的鄰居,問我:誰誰的兒子該上大學了吧?誰誰的媽媽脾氣可好了,就是不長命吶……婆婆也時常懷念那段時光呢。
婆婆可是個愛干凈的女人。雖說衣服很普通,可總是平平展展的,不見個皺痕。每天起床后,她也把床鋪收拾的利利落落。記得兒子剛會坐時,有一次我想把他放在婆婆的床上玩兒,還沒等兒子屁股挨著床,婆婆就大呼小叫嚷著不讓坐。來串門的鄰居大媽見了,笑著說,自己親孫子,尿上就尿上了,講究啥呀??伤?,非讓墊個尿墊才行?,F在婆婆也輕易不讓別人坐她的床。
單位辦公樓很高,我們住在五樓。那時,單位同事總能看見一個老人,抱著胖敦敦的孫子,艱難地上下樓。難以想像,一個個頭不到1.6米的老太太,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惦著小板凳上下五樓,該有多么笨拙吃力呀。有時我會幫婆婆抱孩子上下樓,有時同事遇見了也會幫忙,可大多數時間她都怕影響我工作,自己獨自抱著她的親孫子爬樓。同事們誰見我都說我有個好婆婆,總是夸婆婆勤快,別看人長得胖,干活兒利利索索,看孫子也很盡心,說我有福氣。
那時工資很低,孩子又經常生病,打針吃藥都要花錢,日子很緊張,婆婆總是精打細算,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有滋有味。婆婆一直用她那點兒退休金買魚買肉,調劑我們的生活。就這樣,婆婆像親娘一樣把我們娘倆兒照顧得妥妥帖帖。我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那幾年,我順利通過了自學考試,順利通過競爭當上了科長,連續被評為先進。婆婆是我的堅強后盾,支持著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里,一大半都有是我婆婆的功勞。
在單位宿舍住的4年,是我和婆婆相依為命的4年,也是我們娘倆兒同甘共苦的4年,我們共同支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共同養育兒子長大,婆媳倆的感情在生活的風吹雨打中日益深厚。那段艱難的歲月,我永遠不會忘記,婆婆的恩情我也永遠記在心里。
兒子4歲時,我們搬回市里住。婆婆一如既往地全心料理著我們的生活。我和愛人上班路程都遠了,婆婆更心疼我,家里的大事小事她一個人包了,買菜,做飯,接送孩子,打掃衛生,整天不得閑。一直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婆婆都七十多歲的人了,我們不在家時還要依賴婆婆照顧家。
同在一個屋檐下,免不了磕磕跘跘。我和婆婆也會為一些小事發發小脾氣,說幾句,吵幾句。孩子小時,為給兒子穿厚點兒還是薄點兒鬧過別扭。婆婆身胖怕熱,主張給孩子穿薄,我怕冷,主張給孩子穿厚,最后總是采取折衷的辦法。有時我在工作上不順利,心里憋著氣,回到家忍不住會對婆婆發牢騷,說話不好聽,語氣重,話說出去我就后悔了,可她從來不記仇,第二天就又和我有說有笑,完全不提生氣的事兒。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娘倆兒越來越像是親母女,說話隨便,沒有隔閡。
年輕人都不喜歡聽人嘮叨,我也一樣。有時下班回家,真的想靜一靜。婆婆卻啰里啰嗦地跟你說個沒完:二樓鄰居又住院了,那個老太太是從商場退休的,退休金沒多少,她兒子在廣州,可有錢……今天碰見咱原來院的鄰居了,就是那個李想他媽,又生二胎了……總是把她一天的見聞說完了才行。
她說她的,我也不聽,只管干自己的事情。不感興趣的,就哼哈兩聲,以表示在聽呢。感興趣的,就接兩句話茬兒。后來,我漸漸明白,婆婆一個人在家,一個人出門,一天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回來了,自然要跟我拉拉家長,嘮嘮嗑,要不一個人多憋悶呀?,F在,我一回家,就先去婆婆屋跟她打個招呼,說說單位的新鮮事,也聽她嘮嘮過去的事情。
婆婆總在別人面前夸我說,俺媳婦兒可懂事了,對我可好了。可我并沒有她說的那么好,我一直在努力變成她夸我的樣子。
婆婆過慣了苦日子,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每次家里有剩飯,她總留著自己吃,給我們做新鮮的;看見別人扔了什么東西,但凡修理一下能用的,她都撿回家。我和愛人一商量,就把剩飯剩菜偷偷倒掉,不讓她看見。至于她撿來的舊東西,她覺著有用,就留著,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我們都牽就著她。這不,婆婆剛撿回一個簡易衣櫥的鐵架子,還挺結實,她自己找了點兒好看的花布做了個罩子,又是一個新的衣櫥。
婆婆的身體一向很好,用自己的話兒說,年輕時胃口就好,吃個秤砣也能消化。她的睡眠也不錯,一挨枕頭就能睡著,一覺能睡到天亮。她的身體比我這弱不經風的身子骨強多了。可到底是年齡大了,這兩年婆婆也開始出現胃疼,眩暈,血壓高的毛病,還時不常地發燒。
婆婆生病了,最慌亂的是我。只要婆婆一說哪兒不舒服,我立馬請假帶她去看病。她就像個孩子,依賴我,聽從我的安排。去年9月份,婆婆因肺炎引起高燒不止住進了醫院,我一直跑前跑后,伺候,陪床,打飯。剛住院的前幾天,病情不穩定,我就在醫院打地鋪,守著婆婆。鄰床的病友問這是恁閨女吧?婆婆笑了,嗯,是閨女。我也很安心,像守著自己的親娘。
母親生養了我,哺育了我,我只能跟母親生活20多年,而余生的時光將跟隨婆婆一起度過。這么多年來,婆婆就像是鐵打的,身上有著使不完的勁兒,為我們這個家操勞著。我卻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依賴著自己的娘一樣,享受著婆婆的照顧。只要家里有婆婆在,我無論在哪里,在干什么,心都是安穩的。
婆母如娘,她的愛,是亮在我心上的那盞桔黃色的燈,不明亮卻很溫暖。
愿上天保佑婆婆能永遠健康,長命百歲,我就能永遠享受到母愛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