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
不要想不開啊
[自殺并不可怕,比自殺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厭世。]
——川端康成
或許自殺只是一種個人選擇
前段時間撩君看到一則大學生因為抑郁自殺的報道,撩君在帖子中評論道“其實死亡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
結果迎來了很多人的抨擊,有些人說自殺的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有人說自殺對不起自己的父母,說困難總可以解決的嘛自殺以后就沒機會了等等,所以自殺就是不能理解的。
可當一個人去到毫無生存欲望,不想再留在世界上,生存對他來說,會感到極度痛苦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應該勸他繼續活下去,是不是每一種情況,我們都應該去勸說?
撩君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既然已經選擇了自殺這種行為,他人強硬的指責和批判反而變成一種道德綁架。
我們很難站在自殺者的角度,去思考自殺到底對他來說是不是一個好的結果。就像男生永遠不可能體驗女生來姨媽的痛苦,回想一下,你來姨媽時候,男票只知道一味的叫你多喝熱水的時候,你心里奔騰的泥馬,就大概明白了。
人都是自我的,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就像撩君《明白自己不被理解,才是最成熟的心理》里面說的那樣。
- 01 -
-Huliao自殺-
自殺一分鐘前,在想什么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世界上每40秒就有一個人結束自己的生命,每年就有超過80萬的人自殺。美國網站Reddit曾邀請有過自殺經歷(最后存活)的人,留言分享最后的瞬間所想到的事情,頻臨死亡的那一刻他們有什么念頭?看看他們怎么說。
連結束自己的生命都辦不到
自殺前:“我很抱歉......為什么我這么可悲。”
發現自殺失敗時:“哇,你甚至連結束自己的生命都辦不到!”
跳下去的瞬間就后悔了
“我的一個朋友從15公尺高的橋上跳下來自殺,但只是腿和盆骨碎了,他和我說他當時的感覺:陷入了一個‘生命如何沒有意義’的思考怪圈,那幾分鐘,他想著他讓多少人失望了,主要是他父母。但跳下去的瞬間,他就完全清醒了并且感到后悔。”
得立刻去醫院才行
“服下大量安眠藥的那一刻,一陣驚慌感襲來,我想我必須立刻去醫院。應該說是身體涌出的求生本能勝過了求死的念頭。”
撩君:不作死就不會死
只剩媽媽孤單一人
“自殺幸存下來后,才意識到我竟然差點丟下媽媽孤單一人,從那時起我和媽媽的關系更加緊密。”
撩君:人往往再要失去的那一刻,才會發現自己一直擁有且最重要是什么。
誰來救救我
“有沒有人來救救我呢,哪怕是拿槍指著我的頭阻止我,最后一刻我是這樣想的。”
撩君:最可悲的是,要自殺了,還沒有一個人愿意來勸說你。
讓他們好好反省
“當時我想,假如自殺的話,那些霸凌我的家伙就會有罪惡感吧,所以抱著讓他們好好反省的想法試圖自殺。”
撩君:讓父母好好反省,有多少青少年自殺,就是為了讓父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為,或者是,不作為,撩君只想說,不要用別人犯的錯,懲罰自己。
工作更可怕
“雖然自殺很可怕,但是‘明天要上班’這件事更可怕,沒有開玩笑這是真的,自殺失敗后,第二天醒來,我扯掉頭上的塑料袋,突然不明白為什么要死?”
撩君:我的塑料袋呢?
死不了,還是活著吧
自殺前:“我十幾歲的時候,有個交往5年的女友,后來發現她出軌了,想著‘要她得到一些教訓’,正好我神經狀態不佳,以為自己反正腎衰竭快死了,于是我采取了割腕自殺,然后從窗戶上跳下去。”
自殺失敗后:跳下去,我沒有死,但是我意識到我的人生其實很精彩。我甚至感到內疚,這個世界上有人食不果腹,仍然頑強生活,而我就這么輕易決定自殺了。最后我左盆骨粉碎,住了10天的醫院,3天的精神病院,柱了三個月的拐杖。
撩君:的確很精彩,畢竟你是割了脈以后跳樓,還死不了的人。
對于生死的問題,我們心里存在最多的就是迷茫和矛盾。
迷茫的是我們對生與死沒有一個很好的詮釋,人很容易就搞不清楚一個問題:我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就會引發一系列對生活的質疑:我為什么而活,這么辛苦的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
矛盾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死亡,有句話是: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我們不知道那些想要自殺的朋友,在選擇死亡時所面對的是什么,對于他們來說,死亡既是一種恐懼,也是一種誘惑,挽回他們的生命究竟是對還是錯。
所以假如你們身邊遇到想自殺的朋友,你們是會加以勸阻?還是在了解過后,尊重他的選擇,不讓他活的那么痛苦?
撩君認為,對于該不該勸阻自殺的人,我們首先應該先考慮一下他自殺的性質是怎樣的。
- 02 -
-Huliao挽留-
有些人自殺,你攔不住
我國學者把自殺分為情緒性自殺和理智性自殺兩類。
對于情緒型自殺常常由于爆發性的情緒所引起,因為感到委屈、悔恨、內疚、羞慚、激憤、煩躁或賭氣等所引起的自殺。此類自殺的進程會比較迅速,發展期短,甚至呈現即時的沖動性或突發性。
有相當一部分的自殺者,從產生念頭到采取行動不超過5分鐘,完全是一念之間的沖動。對于這部分人在被救起之后,再次嘗試自殺的幾率也很小。所以這類型自殺的人,我們就很有必要去阻止了。
之前發生過一事件,一個男子因為分手,情感受挫,情緒低落,站在樓頂,想要自殺來結束眼前的境遇,這很典型就是一種情緒型自殺,令人遺憾的是,他站在樓上本來還有生存的機會,下面看熱鬧的吃瓜群眾們,卻以為那個男人只是為了挽回自己的女朋友而做的威脅,并在下面起哄說:“有本事你跳啊~”。于是男子因為意氣用事,選擇輕生來挽回自己的面子。
這樣的慘劇在我們的生活中屢見不鮮,很多人的離開,都是因為周圍人的不挽留,不阻止和不表態。其實他們的生命完全是可以延續的,只要我們去勸阻,也許就能避免一個家庭的悲劇。
- 03 -
-Huliao挽留-
有些人自殺,你攔不住
而另外一部分人,屬于理智型自殺,它不是由于偶然的外界刺激喚起的激情狀態導致的,而是由于自身經過長期的經受,進行了充分的判斷以后,逐漸地萌發出自殺的意向,并且自殺之前通常都很正常。
因此,這種自殺的進程比較緩慢,發展期較長。這一部分人自殺被救起之后,如果不能走出當下的困況,二次自殺的可能還是存在的。
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家庭,夫妻都是國企老員工,50多歲了,女的已經退休,一兒一女,女兒十歲出頭,兒子剛考上一個重點大學。聽上去很幸福,對不對?
可是女兒從小得了唐氏綜合征,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大概是幾年前,長輩實在是年紀大了,照顧不了了就把女兒送回了父母家。一直到前幾個月,那個媽媽自殺了,帶著女兒,選擇了一個比較殘忍的死法,在礦區都會有塌陷坑,她把女兒帶到塌陷坑,推了下去,然后自己也跳了下去。
她在自殺之前,把家里的東西都收拾好,做好了老公回來的晚餐。她帶著女兒出門時候,鄰居看到還打了招呼,說跟往常兩人去散步一樣,一點異樣都沒有。
大部分的抑郁癥患者,或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們,都屬于理智型自殺者,他們長期經受黑暗,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對于這種選擇自殺的人來說,對于他們來講,自殺可能是唯一擺脫現狀的方式。
所以,我們是否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撩君在這里并不想表態,畢竟生命都是寶貴的,既然選擇放棄,必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所以對于理性型自殺者,我們能做的要么是把他們拉到專業人士面前進行自殺心理干預,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與扶持,要么就只能成全他們,尊重他們的選擇,對于他們的解脫表示欣慰。
- 04 -
-?End感謝您的閱讀-
我想了好久才買安眠藥的好嗎
-編輯丨紅貓、LLL、Olivia-
[文丨涵叔、樺璃、GP]
本文由互撩原創出品轉載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