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在趙本山開始他的春晚時代之前,可是名符其實的壓軸大戲。1990年的春晚有個小品,叫《主角和配角》。
小品的核心臺詞是“皇軍讓我給您帶個話兒”,這句話出自演漢奸的配角,小品中這個角色先是由陳佩斯演的,但他對自己的角色不滿,于是和朱時茂對換了角色,改演主角八路軍指揮員。可不曾想的是,角色雖然是主角,但壓不住角色的他,還是眼睜睜地看著配角獨占鰲頭。小品的表演一定有些夸張,但道理在笑聲中說清楚了。主角和配角,跟戲份兒有關系,更跟自己有關系。
《人民的名義》這部熱劇,侯亮平是無可爭議的男一號。電視臺更新到34集了,各個人物的刻畫基本上可以打打分了。吳剛對李達康的演繹頗具神來之筆。對照周梅森原著里那個戴著眼鏡的李書記,吳剛把這個戲份兒并不占優的角色演得即奪眼球又入人心。本來是個配角,但現在儼然成了這部戲的主角。每每坐在熒屏前,觀眾最希望看到的是李達康又做了什么。作家周梅森日前接受采訪時也說,要早知道這樣,就應該多給他加些戲了。吳剛在這部戲中,最大的不同是,他入戲了。他不是演了一部戲,他就是李達康。
陸毅在這部戲中,是毋庸置疑的男一號。但可以預見的是,觀眾在看完這部戲后,會記住他演過的情節,而不是他對人物刻畫任何可圈可點的貢獻。周梅森原著總體感覺是創作略顯倉促,對人物內心活動雕琢有限,主要是圍繞情節展開,以對話為主。對于功底深厚而且用心的演員來說,這恰恰是一個可以“發揮”的機會。把自己和角色建立某種鏈接,而不是像連環畫一樣中規中矩地“演”一遍情節,就需要用心、再用心了。
陸毅出道走紅的戲是《永不瞑目》。他在那部戲里面扮演的警方臥底肖童雖然也是小生角色,但有血有肉,把愛情的執著和工作的執著都刻畫得活靈活現。在那部戲里,陸毅已經不是陸毅,而就是肖童。那是一部近二十年前的戲了,提起來,情節已經記不住什么了,但還會記得肖童。就和今天觀眾記得李達康一樣。
角色的成敗,和管理學領域的道理其實也是相通的。工作中,都會有分工。把工作當作任務去認真完成的,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已經是非常罕見的了,特別是能一絲不茍地去完成的人,這就像陸毅演的侯亮平。但把工作當作和自己有關的事去做,結果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結果。對事情來說,可能帶來的就不簡單是完成了一個任務,而是意想不到和拍案叫絕,令人喜出望外。對個人來說,可能就是把一個不是機會的機會抓在了手里,就此嶄露頭角,海闊天空。所以,事都是同樣的事,用的心力不同,帶來的結果一定有差異,對事,對己,都有差異。
主角和配角可以分配,但機會卻是自己的悟性、心力、行動力搏來的。這個,就在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