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聚餐。
小莉說:“如果我落魄了,我上海的朋友一定會挺身而出的。”
牛哥說:“如果真落魄了,就別告訴朋友。”
小莉說:“她一定會的,我堅信。”
牛哥說:“是你堅信而已,我的觀點是什么?找朋友,就找能陪我們逛公園的,你不要總是試圖找個當我們在公園里掉到水里時能撈我們的,那不現實,能撈我們的不在能陪我們逛公園,因為他在家練游泳呢!”
小莉說:“我堅信,她會!”
牛哥說:“真落魄了,千萬別試,因為你會越來越悲觀的,對人性的悲觀,人走茶涼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是人性的共性,你為什么非去挑戰人性呢?最終的結果就是使自己受挫,如果你不開口,朋友還在,如果你開口了,朋友也沒了。”
小莉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牛哥說:“我以前跟你很像,總是試圖找到能跳進水里救我的朋友,實際上,有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關鍵時刻,不去打擾朋友,就是對朋友的救贖,何必拖他下水呢?上學時,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同學掉水里了,你會不會去撈?我說,不會,因為我不會游泳。老師就批評我:不會游泳是理由嗎?我說,是!”
他們爭論了好久,沒有定論……
我說:“牛哥,為什么人很難改變?”
牛哥說:“我們都生活在慣性里。”
我說:“大企業最終被顛覆,是不是也是因為慣性?”
牛哥說:“基本如此,當處于慣性狀態時,就不會再去創新,例如當年摩托車行業那么火,李書福來跟我們談,說是準備做汽車,我們覺得挺扯蛋的,摩托車市場多大呀,有幾個人能買的起汽車呀?如今呢?摩托車行業基本都瀕臨破產了,而李書福活了,他這個人有個特點,喜歡自我顛覆,做鋼材生意時,聽說摩托車很有潛力,就進軍摩托車行業了,又聽說汽車很有潛力,又進軍汽車行業了,而且他總是提前跑的恰倒好處,既不太早,又不太晚。”
我說:“去年,你談過一個觀點,階級越來越固化,創業難度越來越大,今年還堅持這個觀點嗎?”
牛哥說:“歐洲、日本很少有年輕人創業,因為產業太成熟了,越是落后的地方,機會越多,過去很多人發家致富靠的就是填補市場空白,如今市場空白點越來越少了,過去借幾萬塊錢就能創業,如今呢?投資200萬的生意都算小的,創業門檻越來越高,你覺得互聯網機會多嗎?”
我說:“網站類的,基本上沒希望了,大站越來越大,小站基本上都被吃掉了,淘寶市場已經被天貓慢慢蠶食掉了,也沒啥希望了,自媒體空白比較多,但是看到的人很少,因為多數人都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在未來幾年,幾乎每個領域都會出現自媒體。”
宇宙剛爆炸的時候,是一片塵埃,有些就撞到了一起,自身質量越來越大,吸引力越來越大,于是開始慢慢的集合,最終成了一個又一個星球。
互聯網也是如此。
——本文完—歡迎轉載——
牛哥就像一本厚厚的書,歡迎大家帶著自己關于創業、投資、理財等方面的問題,來找牛哥一起探討,細細品讀牛哥這部書,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