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帶著對劉若英的喜歡看完這部《后來的我們》,我沒有那么太在意細節的處理,總體看來我還是喜歡的,小文藝小美好小甜蜜再到后面的小遺憾。
? ? ? 電影的前面部分就如大家的愛情發展一般,情愫暗生、心動守護、牽手前行,簡簡單單的點點滴滴。沒有宏大的劇情,有我樂見的溫情,總體處理我感覺還是蠻細膩的。
? ? ? 如果他們倆從在一起之后就平平順順安居樂業也就沒有了后來的他們,我們的生活當然也不可能一路穩穩當當。
? ? ? 轉折點出現在哪里開始呢?從他們租車載著北京特產回老家和老同學聚會,本以為可以在大家面前賺點面子,誰知道同學都混得比自己好,心里已經開始有點挫敗和失落。
? ? ? 接著大家私底下的竊竊私語又被見清聽見見清心情低落到谷底,雖然大家說的是事實,但是聽起來扎心極了,心在滴血卻強顏歡笑。
? ? ? 老父親問他這樣累不累,他回答“累,不裝人家怎么看我”,他在心里特別在乎自己的自我價值感,曾經拼了命要留在北京就是要混出個樣子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可是時間過去了那么多年并不見多大起色,特別是兩個人在一起之后兢兢業業的上班,似乎離自己的游戲夢想越來越遠。看到同學的生活再對比自己的生活越發覺得心里憋屈。這一股五味雜成的感受深深的扎在心里解不開出不去,別人的一句話就可能被點燃爆發。
? ? ? 小曉看到見清痛苦的樣子想要寬他的心告訴他有多少錢有沒有房子都無所謂的,小曉的安慰被見清看成是對他的否定。當一個人自己內在充滿自卑和否定,往往會把他人的話語當成是對自己的影射,這個根源在自己身上。
? ? ? 我覺得這其實也是小曉真心話,她真的不在乎房子票子更在乎的是兩個人的愛,就像“我想要一個家”跟“我想要一個房子”是不一樣的概念。家不是房子,家大過于房子的定義。
? ? ? 他們倆的關系從那次回家后開始出現問題。見清在那段時期很容易上火,工作中跟客人吵架挨揍,生活中跟別人動手,把自己封閉起來沉浸在虛擬世界里。
? ? ? 他心里的想法和感受似乎也不跟小曉傾訴,或許他覺得不能說也無法說清楚。而小曉越發不懂得見清究竟怎么了,怎么回了一趟老家就那樣了,在小曉看來沒車沒房沒錢都不重要,只要在一起只要有愛。這就是每個人的不同想法會引致不同的態度和感受。
? ? ? 屋漏偏逢連夜雨,見清本就對自己目前的一切不滿意,對自己不滿意,本就處于現實和心理的困境里。
? ? ? 房東又要收房子,又適逢過年,每逢佳節倍思親,再看看自己的處境。這又是一股很大的情感沖擊。
? ? ?
? ? ? 見清越發的不說話了,小曉一個人說話一個人吃飯,她慢慢也要堅持不下去了。
? ? ? 他們分開了,見清到了車站看到了小曉,他沒有勇氣把她追回來,并不是他們不愛了感情不在了,而是他們都累了,關系被情緒填滿了,找不到方法去處理這樣一個緊繃的狀態,就像后面說的:“分手好像給了我一個喘息的機會”。
? ? ? 見清慢慢從情緒里出來了,他設計的游戲也成功了。我們從見清這里可以看到一個情緒的起落需要時間去修復,需要去慢慢面對。如果他們倆再堅持一下是不是就會好起來?當然,如果沒有如果。
? ? ? 他們倆的分手并不代表是再也沒有聯系,他們還是有機會在一起的,我所理解的小曉最后不愿意給見清機會是她看到見清可能永遠都不理解她想要的“家”、“愛”的意思,見清以為給小曉房子戶口就是愛,因為曾經的小曉找男友都是奔著房子奔著當北京人去的。這里就涉及一個問題,所有外在的東西其實是服務于我們內在那個需要的。內在的需要沒有弄明白,用再多的努力也可能南轅北轍。內在的需要找到了,用什么樣的方法都不是問題。
? ? ? 見清覺得房子戶口是小曉需要的,可是他不明白房子戶口只是用來滿足小曉心里那個關于愛和家的溫暖的需要。愛和溫暖不等于外在的物質,也許一個擁抱一個眼神就夠了。
? ? ? 懂一個人真的很難,但是也不是無計可施的。從懂自己開始,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嗎?你愿意放下心中對于對方的預設去同理TA的需要嗎?好好說話,減少錯過和悲哀的悔恨。
? ? ? 他們倆的這段對話是很有意思的。如果當初沒有分手,也還是會在某天分手;即使當初結婚了也還是會離婚。兩個人一輩子定會遇見數不清的困境和低谷,假如相處的模式沒有改變,假如兩個人對自己的覺察不夠,結果也可能會重蹈覆轍。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感受,自己是否能夠在逆境中看清自己的需要。這個直接決定了我們是否是自由的,是富有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