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晉
大聲閱讀《把時間當作朋友》第二章 現實 4
我們害怕未知,害怕不確定的東西,我們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們永遠做不到。
上學的時候,基本上每個班級都有1-2個愛好鉆牛角尖的同學,因為他們認為,在任何時候對待任何事情都應該“刨根問底”,把一切事情都要搞清楚才能罷休,并將這種態度當作真理一樣對待。所以,他們無法忍受任何未知的存在,所以要“冥思苦想”,“問個不休”,用盡全部精力,以致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很難做到“全知全曉”。
未知,分為兩種:一種是永遠不能解決的。另外一種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也許能解決的。
我們不去考慮第一種,沒有什么意義。
第二種未知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學習的難度也在如此?!暗谝徽碌膬热菪枰谡莆蘸竺婺骋徽鹿澲R后才能深入理解。
伯溫自己每天讀書或者聽書,務必要讓聽讀至少2-3遍才能結束。一是自己確實聽不懂,需要反復讀,反復聽。這個過程真的蠻枯燥的,不能如此,自己的思考就很難真正達到透徹理解。二是讀懂后,希望加入自己的更深一層次的思考,自己希望用案例來分析。
愛鉆牛角尖的人常吃虧的原因,他們總是想要“馬上積極”解決在當時來說不能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的結果是容易產生焦慮。焦慮是導致時間浪費,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甚至因為焦慮,人的理智會被清空,在缺乏理智狀態下的任何決定和行為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人在憤怒的時候,如果旁邊有人煽風點火,那等于火上澆油,事態會95%以上超出人的控制了。
人在憤怒的時候,如果旁邊有一清楚明白之人,勸說你先冷靜冷靜,或者把你拉去喝喝茶,那么事態就很可能很快得到平息!
我想這樣的案例很多很多。自己想想下就會有冒出很多的讓人后悔不已,啼笑皆非的可笑故事!
當遇到未知不能解決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記錄下來,然后繼續前行。記錄是最好的習慣。有記錄才有發生。哪一天說不定答案就有了。
因為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積累,你一直在成長。到有了答案的時候,你不再是當初無能為力得你,你已經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