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頭發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西裝……。
廣西賓陽十六歲小夫妻網貼一經流出便成為街頭巷尾大家的茶余飯后。照片里二人稚嫩的臉龐襯不起好日子里莊重的禮服,有網友用《那些年》里的歌詞形容這種違和感,個人感覺再恰當不過。
如此年紀本應該安安穩穩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讀書,也許他們連最基本的義務教育都不曾完成,就離開學校迫不及待地投入了社會的懷抱,滿懷新奇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十五六歲的年紀里愛情和婚姻是什么概念?新郎家樂說:“我們認識一年多了,結婚是遲早的事,所以就把喜酒辦了”。好像一切水到渠成樂得自然,一切只是人生的一個步驟,就像生老病死一般,總會有,只是早晚的問題。問及婚后,新郎準備出去打工,新娘抑或同去,抑或留下孕育生子。平平淡淡,似乎這才是人生真諦。
到底哪里不對?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一個黃毛稚兒放羊,有人問他:你放羊干什么?答:賣錢。 ? 問:賣錢干什么?答:娶媳婦。 ? ? ? 又問:娶媳婦干什么呢?答:生娃。 ? ? 再問:生娃以后呢?答曰:放羊……
這批照片在網上走紅以后,新郎家樂得意的跟記者說:“現在很多人跟我合影,還有要簽名的!”記者看著他賣弄的表情五味雜陳竟不知說什么。而新娘小吳在和記者談起她的婚后生活是反而多了幾分失落。平時除了看電視就是睡覺,睡不著就逼迫自己睡,睡完再看電視,再睡覺,再看電視……有時候實在無聊煩悶了就去找婆家的嫂子說話,家樂的嫂子也十六歲嫁入他家,今年二十歲,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談起她的生活,她滿是無奈,就是:“看下雨,喂孩子,等雨停,喂孩子。”
這就是個現實版的放羊娃!
從小家庭來說,他們沒有錯。丈夫走出大山去打工,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用體力勞動辛苦換得的血汗錢養活孩子和家庭。妻子留在村子里,守得孩子與公婆,一日三餐,養老扶幼,日日年年。但從社會大整體來說,這樣井底之蛙般的生活是段段要不得的。教育的重要之處不僅在于讓人有知識文化,更在于它讓人不再愚昧短淺,知識打開人們的心靈和眼界,引領人們向好和向上。人們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是活著并不是為了吃飯!
正因為這里的人們不懂這些,他們才過上了井底之蛙般的人生。而周圍的人家個個如此,就好比所有的青蛙都未看到過真正的浩瀚天宇,子子孫孫代代相傳,這里的人們也就安得其所。理所應當地認為人生就是如此。對于這里的百姓來說,自然是可悲的??杀幉粌H在于他們無法享受到真正應該享受的人生之精彩,更在于他們對于悲劇毫無意識!也許他們具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但他們沒有絲毫的社會意識。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若是盡由這般家庭單元組成,恐怕歷史會嚴重倒退,經濟早就完蛋了!
事后媒體采訪了當地學校,校方也表示很無奈。減少輟學率一直是當地的工作重點,奈何村民一葉障目看不見外面的世界。甚至有家長支持早婚,理由是:姑娘就那么些,挑的晚了就沒好的了!一句話說的人想規勸都不知如何下嘴。記得我小時候對門鄰居家伯伯是個深明大義的人,那年貌似長二捆發射成功,伯伯崇敬地指著銀屏里穿著工作裝的工程師們說了句:“國家發展就要靠這些人,錢應該獎勵給他們??!光靠娛樂圈的明星演戲國家就騰飛了?經濟就發展了?他們應該比明星掙得多才對!”
越是貧困越是落后,越是落后越是愚昧短淺,越是短淺就越貧困。這是個惡性循環的怪圈。那么怎樣破解?政策自然是一方面。鼓勵入學,鼓勵升學,樹立典范,讓少許不甘于井底的青蛙先跳出去??傆行┥诶Ь车挠凶R之士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見識到廣闊的天地和精彩的人生。榜樣的力量很不可小覷,也許這些先打破怪圈走出去的人可以做一名“傳教士”,把外面的精彩講給身邊的鄉親父老,逐步改變他們放羊——賣錢——娶妻——生子——放羊的老思想。這就要配合宣傳的作用。先讓一部分人嘗到甜頭,然后讓所有人知道怎么才能嘗到甜頭。當然這需要時間,破除當地落后破舊的老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是個長期的工程。
但愿吧,放羊娃的孩子不用再放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