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涂山狐貍
北方的農村冬景,從照片上看,顯得格外的單調和蕭條,視野里盡是黃土地,枯枝,在窄窄的鄉間水泥路邊,捆扎成一起的柴堆放在一起,無人問津,等待它們的卻是被燃燒的命運。
一個身高看起來一米七幾的女子,身著剛過膝的黑色帶帽羽絨服,帶著粉色點綴的高邦運動鞋,牽著一只毛絨絨的狗,我不知狗的品種,灰色白色相間的毛,像是貴賓犬,不確定,走在這條安靜的水泥路上,四周的光禿禿,倒反襯出這是唯一生動的景色。
照片是一個朋友分享在朋友圈里的,她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寫作者,按照我對她的欽佩和崇敬,我想直接稱她為作家,是的,她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作家,彼時她正和黑衣女子一起,住在鄉野,遠離鬧市,度過她的假期。據朋友講,她這位朋友曾是一個知名律師,回歸山野,種植果蔬,也是她公號平臺的文字校對員,出于友情,出于喜歡,沒有報酬。
按照心愿,去過寧靜的生活,拋下名利,物質,名譽等,歸隱山野,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而追尋心之所往,不計利益的付出,獲得朋友之間的感情互相滋潤,是一件幸福的事。
然而,聽朋友說,她這位朋友今年春天播種下的種子,竟沒有成活,我沒有探聽是何原因,我想任何的播種,都不一定必有收獲,失敗是常有的,只是在失敗以后,如果去改變現狀,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不喜歡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色彩太過單調,而寒冷的天來得早,去得晚,持續太久太過漫長,實在是太煎熬的事情。
那么我問自己,我又喜歡什么季節呢?
我想了想,在心里反復思忖著,竟然答不上來。
哪個季節最好呢?若是仔細去區別一年四季的優缺點,恐怕還沒辦法在它們之間選出個冠軍出來。
如果非要我選,我選暮春吧,那是一個即將走向凋亡卻還要奔赴激情的季節。
大概是我體寒怕冷的緣故,經不住冷,穿再多也感覺不到多暖和,好不容易熬過冬天,盼來初春,一不小心,一個倒春寒,似乎把世界打回到原型,人就在寒風里縮著身子,哆哆嗦嗦,抱臂取暖。
而暮春的大地,就大不相同了,已經帶著大地的溫暖,青山綠草,野花遍灑,像青鍛綢面上點綴的色彩,盡管很多花的花期已過,而它們卻開得持久,不卑不亢,少了張揚的個性,卻擁有閑淡的自在。
此時的萬物,并不怕失去春的光彩,也不抗拒夏的來臨,只需要靜靜地,在春雨里,在陽光下,在每一個風起風落的日子,吸收著天地之靈氣。
我恍然,對于許多花種來說,夏天就是它的末日,就像冬天對于我的壓力一樣,可是它們卻依然開得那樣的鮮艷奪目。盡管短暫,卻盡量生長,盡量持久,盡量美麗,以圖瞻仰夏不同于春的美麗。
這是它們對夏的期待和敬畏,也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
于是,我嘆息一聲,我不得不承認,我對冬天,是有極深的個人偏見的。
因為我的畏懼,我發自內心的抗拒,使我沒能好好去感受冬天的美。
像我那位朋友一樣,和自己的朋友一起,享受著冬日里的咖啡,色彩固然單調了些,圍著火爐的日子,時而聊聊從前,說說今下,談談未來,沉默時各自做著手里的事情,也會成為一種美好存在記憶里。
所以,不是冬天不夠好,是我不夠堅強,不夠勇敢,我要努力拋下這種偏見,那么,會是什么時候呢?
作者:涂山狐貍,一個靈魂不安于現狀的土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