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四十年后回歸校園
眼下正是畢業(yè)季。
驕陽似火。人說今年的夏天高溫來得早,別說一動就出汗,不動也是汗如雨下。在火辣辣的一天下午,已經(jīng)中學畢業(yè)四十年的我和一些老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四十年前讀書的校園。
當年,這是一所極為普通極為平凡的中學,辦校時間短,面積也不大,從原校門口進去,基本上能看完全貌。因為按地段劃分,我們毫無選擇余地進了這所48中學讀書。時隔四十年后的今天,當我們站在校園里,看到眼前的一切,親切與陌生之感油然而生——
說親切,是因為我們的中學時代在此度過,雖然那時候的讀書環(huán)境有歷史原因局限,我們得不到良好的學習條件,很長的時間都是在做工務農(nóng),基本上都在勞動中“揮霍”青春,但這就是我們當年與眾不同的花季雨季。如今回過頭來看那段時光,也算是我們后來人生的奠基石,我們在后來人生道路上的摸爬滾打、砥礪前行,恐怕也要感謝中學時代的特殊磨煉。
說它陌生,一點不假!幾十年里,校園設施變化很大,更由于要適應形勢發(fā)展,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原來的“廣州市第四十八中學”已易名為“廣州市育才中學”,我們曾經(jīng)就讀的這所中學被“收編”為廣州育才的“初中部”。隨著“廣州市第四十八中學”的不復存在,校園的建設與改變更加“翻天覆地”!如今學校的地理位置還在那里,但從校門到里面的教學環(huán)境,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怎么能不陌生呢?
48中學歸并廣州育才中學后有過兩次校慶,兩次我都專程回來參加了,盡管一次比一次見到的老師、同學多,但可以說已經(jīng)沒有了歸屬感,畢竟一切已成為了歷史。隨著時間的流走,它終將成為真正的過客,我也已經(jīng)認定自己與它再次漸行漸遠……不曾想,在去年與老同學的交流中,他們提到“畢業(yè)40年”的字眼,哦,我還從沒想過!不知是否長期以來自己“單打獨斗”的生存狀態(tài),埋頭在有限的空間里,故對可控范圍外的東西比較淡然,而聽到同學的熱忱提及,真的感覺在老同學的心里,好多東西他們比我更在乎。
感謝微信時代,我們這些老同學有了一次又一次開心幸福的聚會,大家特別珍惜“失而復得”的情緣,總會找個理由找個名堂就圍坐相聚或一同出行“撒歡”。這次的理由是“畢業(yè)40年”,相對比較神圣和莊重,于是,我愿意放大這一種幾乎遺落風中的情緒,讓已冷落蜷縮在歲月角落里的斑駁記憶,拼出舊時光里的老照片,成就細水長流。這是對同學、對曾經(jīng)的生活的尊重,是與矯情和刻意無關的儀式感。《小王子》中狐貍說,“……它(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讓我們感受從踏進這所中學之門相識,至今已是四十多年同窗的獨特意義所在。
下午的艷陽高照,我們來到校門口旁的一棵大樹下。茂盛的枝葉暫時隔絕了陽光的輻射,據(jù)說這是保留下來的當年的樹。抬頭仰望那陽光下的片片綠葉,油光錚亮,似乎每一片葉子上都有一個小精靈,偶爾吹過一陣風,小精靈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我也似乎聽到了歷史的回聲……
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努力辨認著校園里那一點點“殘存”的“蛛絲馬跡”,只要說是曾經(jīng)的,或者是僅僅留存的,或者是有點記憶的,我們都會興奮,都會有莫名的激動,馬上開始在腦海里搜尋與之相連的人、事、場景,只可惜好多都斷片了……盡管如此,望著校園中間的大操場,走在寬闊的校道上,望著邊上的教學樓及各種設施,我們互相回憶,互相指正,興致勃勃。
來到教學樓下面的休息區(qū)域,像是有人無聲的指揮,我們安心圍坐下來,一會兒,大家不約而同打開了話匣子,更多的陳年舊事涌出嘴邊,什么那時候的課堂學習,老師的教學,師生交流的逸聞趣事,操場上的比賽和運動,我們半工半讀的狀況,去廣州鐘廠學工,去茶山學農(nóng),在分校各種“搗蛋”……大家聊得不亦樂乎!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由于當時我是班干部和年級的學生干部,記憶里還有代表新生發(fā)言的開學典禮;有羨慕老師去西藏支教寫的書信;有參加各種訓練班、學習班;還有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干部去湖南、江西兩省的紅色旅行……特別記得臨畢業(yè)的那年,我參加學校作文比賽,在文章里淋漓盡致地寫出自己將來要當一名人民教師的理想。我并不知道作文獲獎已貼在學校的宣傳欄上,還是同學跑回教室來說,并告訴我班主任看到了很開心,說“后繼有人啦”!……這所有的一切都從心底的某個角落騰空而起,心海掀起波瀾不再平靜。
我們這些中學同學很多都是讀小學就在一起的了,還有很多是左鄰右舍,可以說都是“青梅竹馬”的發(fā)小。由于那個年代男女生之間有條“三八線”,別管散學回家后怎么樣,人前都特假正經(jīng),佯裝不認識,甚至課間搞點惡作劇,也是裝模作樣的。若有個男生女生說了話,都會招致各種嘲笑。青春期的各種躁動在特殊的年代里顯得是那樣的別扭和畸形,怪怪的就這樣過完了中學。直到如今個個人到中年,有幸被微信“網(wǎng)絡”到一起,終于見面的這些男生女生,都瞬間盡拋“前嫌”,恨不得把“虧欠”的或曾經(jīng)“消失”了這么多年的情感悉數(shù)彌補。呵呵這人啊,年青的時候任性不屑,莽撞不羈,放縱失控,又處在一個不要讀書不要文化的社會環(huán)境,失去了太多太多,等明白過來已是經(jīng)年!由于我教師工作的性質(zhì),見到過許多生命的成長,每一個生命在不同的背景下呈現(xiàn)的各種生命狀態(tài),我都能在回憶當中找到落腳點,那些模糊在年輪里的脈絡,那些散落在沙灘上的貝殼,都成為感召心靈的星空。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噴鼻香!
四十年過去了,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捫心自問,看似不再提及過往云煙,可那承載著我的花季雨季的青春校園以它特殊的方式讓我銘記于心,揮之不去。它雖然不是時下所說的什么名校,可老話說的好,“子不嫌母丑”,我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緣在一起,好與不好,都成就了心中永遠不可能拋卻的中學情緣。雖然母校已易名了,我們當年的教室也消失了,但站在校園里,走過每一寸校道,我并不覺得空落落,照樣感覺腳踏實地!因為不管到哪一天,無論如何都抹不掉我們曾經(jīng)在此留下的印跡。那棵保留下來的枝繁葉茂的老樹見證了學校的變化,也一定不會忘記我們這群曾經(jīng)的孩子。老樹的泰然傳遞厚重的關愛,師生的情深傳遞年久的醇香,我們有什么理由把它遺忘?
記得俄羅斯一首名為《短》的小詩:“ 一天很短,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就已經(jīng)手握黃昏!一年很短,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就要打點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得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就已經(jīng)身處遲暮!……”時光打磨的光陰,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時間的年輪在歲月中留存著不朽傳奇,卻沒有多少美麗會在時光里僥幸。我們的人生處在較為艱難的階段,人人都會在時間里變化,熱情會削減,從容卻不夠,卻有了更多的務實。清朝詩人張燦有一首短詩:“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務實不是不好,但若沒有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與有情的懷抱,務實到最后正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犧牲了書畫琴棋詩酒花。從容,讓我們步履雍容,識見高遠;有情,讓我們乾坤朗朗,情趣盎然。
我信奉知足常樂,慶幸自己是幸福的,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我生命的滋養(yǎng)源泉。林清玄說得好:“總的說來,人生的幸福來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開,有如在陰云中突然陽光顯露、彩虹當空,這些看來平淡無奇的東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見了瓊樓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寶殿。”中學畢業(yè)四十年,四十不惑,心扉早已洞開,早已了解人生的玄機,而我們也都過了知天命之年,邁向一甲子,我愿對生命付出真誠的關懷,保有充滿詩情畫意、逍遙的心靈,清風明月永伴隨。
心中有愛,善良永駐,則美麗不枯。人生,因緣而聚,因情而暖,我已將“故去”的中學名號“48”好數(shù)字鐫刻心中,我為擁有四十年的師生情、同學情而欣欣然。千山萬水,情依依;寸心尺影,意悠悠,勿忘初衷,勿忘來時路,讓我們繼續(xù)結伴前行。
? ? ? ? ? ——2018年5月26日~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