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我們降生在這個世上的時候,其實我們這一生,就只有一個結果,那便是拿著不屬于自己的劇本,然后磕磕碰碰地度過這一生。
我們將登上怎樣的舞臺,然后扮演怎樣的角色,這都不由我們自身來決定。哪怕我們極力想改變,到頭來不過是兜兜轉轉回到原點罷了。
為何我們總會有“時不與我,事與愿違”的感慨呢?
就是因為這世上“稱心滿意”的事兒少了,跟我們的心愿背道而行的事兒多了。當不如意超過了如意時,那么我們所過的生活,都會是較為無奈的。
在知乎上,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終其一生,你只能拿著不屬于自己的劇本,過著迫不得已的人生。
“迫不得已”一詞,正好說出了生活的真相。
對于想不想來到這世間,我們沒有選擇權,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被迫地來到人間的。而你能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兒,這更是命運的安排。
也許,你想成為這世間的主角。可不幸的是,你偏偏拿著配角的劇本,根本連改變和選擇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所謂的“迫不得已”。
02
曾有人問過這么一個問題,為何“配角”永遠都難以逆襲成“主角”呢?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從幾大成功的要素中一看,就明白了。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條條大路通羅馬”,殊不知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也許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別人的“起點”,這便是“出生背景”的差距。
其次,便是有些人他們本就才華平庸,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先天的缺陷,根本就難以改變這樣的局面。因為現實不是小說,沒有那么多所謂的奇遇發生。
第三,那就是一個“配角”,他所能掌握的資源是很少的。而有背景的“主角”,他們所能夠掌握的資源是較多的。可以說,資源的擁有量,決定了這個人的未來。
最后,還有一個很玄乎的地方,那就是機遇。有些人走著走著機遇就來了,而我們很多人有可能拼搏了一輩子還是一無所成。這,便是這人生真正無奈的地方。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想過好這一生,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可是,現實會告訴你,人力終有限,有可能你的付出,根本換不來回報。
因為有很多人的劇本,本就平凡不堪,根本沒有給人一定的機會,根本不會讓人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03
記得小時候,身邊人總跟我們說,只要你努力了,就肯定會有收獲的。只要你勤奮工作了,就會賺到大錢的。
那時候的我們,心懷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在幻想的大海中遨游著,只希望快些長大,然后實現自己的心愿。
隨著我們逐漸接觸到社會,慢慢地我們就產生了這樣的感覺,那就是這世間有很多的“心愿”,僅僅是愿想而已,難以成為現實。
我們心目中那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化為了泡沫,那個尋覓到“夢中愛人”的想法埋葬在了內心當中。取而代之的,是996的現實,也是所遇非人的悲哀。
曾見過這么一個年輕人,他出身于大山深處,總想走到大城市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當他考到了大城市的學校,畢業時在大城市找到工作后,他認為自己差不多要實現夢想了。
可是,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他的父母發生了意外,他不得不回到家鄉照顧父母。后來,他錯失了在大城市扎根的機遇,還是回到了大山深處。
有一次,他的朋友問他,你后悔回到家鄉嗎?
他只說了這么一句話,沒有什么后不后悔的,這一切都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只能盡全力去做好分內之事。
也許,“盡全力”去生活,才是我們活在這世間的真相。
04
上文的年輕人,他本來離夢想還有一步之遙。可就是他拿著不屬于他愿想的劇本,所以他只能在即將實現夢想的那一刻遇到或多或少的意外,從而活成了最為無奈的模樣。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這么一句話,得不到的,也許才是最好的。
任何的想法,任何的目標,當我們輕易能夠實現的時候,也許我們不會過分珍惜。可當我們與之擦肩而過的時候,我們才會將其“美好”存放在心間。
我不認為這世間有多少“順心如意”的事兒,我只知道“不如意”的事兒發生多了,我們自然也就學會了接受這不完美的人生。
也許,我們只能拿著不屬于自己的劇本,過著我們所不情愿的人生。也許,我們所登上的舞臺,是我們所最為厭惡的。
不過,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這既定的一切,那我們只能去接受它們。因為你不接受,其實也沒有辦法。
劉伯溫說得好,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
只要我們在這舞臺上發揮了自己的價值,將這劇本演繹到極致,盡心而活,相信命運會給予我們最好的安排。
文/舒山有鹿